高文彩在他旁邊沉聲道:“方大人,你可知罪?在百官面前瞞騙陛下,數罪併罰,可是要誅九族的。”
“我,這,這……”方九同一下子亂了方寸。
看到一灘爛泥的龔鼎孳,再看看面如死灰的董文嶽,方九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悲泣道:“陛下,臣糊塗啊。”
“來人,帶下去嚴加審查。”崇禎直接下令。
兩個大漢將軍進來,將方九同拖了下去。
隨即,劉文燦被帶了上來,高文彩在他將書信匆匆看了一遍之後,立即道:“劉大人,董大人和方大人都認罪了,你可是親眼看到了。”
“你的罪責不算多重,按大明律法,性命無憂,若是敢當著百官的面欺瞞陛下,罪上加罪,那就嚴重了。”
劉文燦直接跪了,然後也被拖走。
接著是周柏楠,這傢伙難搞一點,但是在崇禎的威懾以及高文彩的恫嚇之下,最終還是認罪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高文彩掌握了證據,頑抗下去的風險太大,這些見利忘義之輩最是懂得取捨。
殿外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臉色大變,今天是怎麼了?受審的還沒審幾個,來參加早朝的倒是一連被拖走了好幾個。
而且,這些人被拖出來之後,並沒有為自己鳴冤,顯然是認罪了,這讓別人怎麼給你申訴?太詭異了。
隨即董文嶽像死狗一般被拖了下去,來得快,去得也快,甚至都沒有說幾句話,直接就認罪了,弄得一干文武百官面面相覷,啥情況?
堂堂正三品的侍郎,對自己也太狠了吧,都不為自己說兩句?
在廣場等待受審的那些官員更加驚駭,怎麼回事啊?就這一會兒,進去一個,拖出來四個,一拖三啊。
下一個,簡直是無縫銜接,高文彩照葫蘆畫瓢,不過崇禎那句話不用他自己再親自說了,高文彩直接代勞。
“陳大人,證據確鑿,若敢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欺瞞陛下,死不認罪,陛下說了,必誅九族。”
“若痛快認罪,只誅首惡。”
“龔鼎孳就是欺瞞陛下,已被定下欺君之罪,數罪併罰,誅九族。”
“方才董大人、方大人、劉大人、周大人幾位都不敢再欺瞞陛下,在確鑿證據面前,立即認罪,一家老小才可免遭無妄之災。”
你這樣說,又拿出了重要證據,我敢不認罪嗎?那要被誅九族的龔鼎孳還放在這裡,已經成了一灘爛泥,不誅九族的倒是被帶走了。
還是被帶走吧,誅九族的要被留在這裡,這和曝屍有何區別?
這是都察院的一位左僉都御史,高文彩又拿出一些信件、所謂供詞之類的,讓他承認了確實和幾人聯合起來構陷忠良的罪名。
於是,文官佇列中又被揪出兩個,在陳大人的指認和一些證據面前,這兩人也不得不認罪。
而且,審理的過程也很快,基本是高文彩拿出證據,再威懾一番,就基本認罪了。
因為這裡不是三法司,因為這裡有高高在上的帝王,因為高文彩有重要證據。
幾個原因的綜合之下,認罪的代價稍小一些,死不認罪的風險不但大,而且代價也非常大。
所以,只要稍微有些腦子的,也不敢再頑抗了。
而且這些認罪的人,往往又可以幫助高文彩將一人甚至多人拖下水,因為他們有各自的圈子,私下間有各種骯髒的交易。
大家一條繩上的螞蚱,被同黨出賣,最是要命,再狡辯也顯得蒼白無力,最終也只能認罪。
所以,經常逮住一人,卻可以抓出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