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間後,朱媺娖忍不住的問道:“相公,這潘友利真的有問題?”
因為她和那些富商一樣,聽完了整個過程後,根本沒有發現其中的任何貓膩。
而且潘友利看起來也比較好相處,沒有絲毫架子,也非常真誠。
沈浪隨即將龐氏騙局的套路和朱媺娖詳細解釋並分析了一下,朱媺娖聽完之後,這才恍然大悟。
頓時,她銀牙緊咬的道:“此人頭腦如此聰明,竟然都用在了這種歪門邪道上,實在是太可惡了。”
隨即,她又有些急切的道:“可是相公,那些富商雖然也有些討厭,但眼看著他們上當受騙,是否不妥?”
沈浪點點頭道:“當然要阻止,不然這將會成為大明開朝以來最大的詐騙案,影響會極其惡劣。”
“可是那些富商,已經對潘友利深信不疑。這些人經商多年,竟怎的也和妾身一樣,沒人能察覺這是一個天大的騙局呢?”
這裡就不得不說,潘友利發明的這個潘氏騙局,比那龐氏騙局還要高明得多。
因為龐茲鼓吹出來的投資物件是一種郵政票據,他故意弄得比較複雜,再利用一些資訊差,讓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這才一步步的被他忽悠上船。
而潘友利則不同,他祭出來的是遠洋貿易,這個根本不用忽悠,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很賺錢的行當。
所以,這就更容易讓人相信,不用刻意的撒謊去忽悠別人相信這個行業能賺錢。
他唯一去混淆視聽的地方就是將貿易的地點放在了萬里之外的亞美利加洲,別人對那裡的瞭解很少,也根本沒有去過,所以他才可以利用資訊差來做文章。
接著,他又拿出荷屬東印度公司作為事例來進行講述,這樣一個巨大的成功模版放在這裡,再一次讓人們相信去亞美利加洲進行遠洋貿易,確實是一個暴利行業。
最後一招,讓那些最先一批投資,並真正的拿到收益的人現身說法,便徹底的打消了其他人最後的一絲顧慮。
三板斧,簡單粗暴,但效果非常明顯,所有人紛紛中招,嗷嗷的叫著要主動送上門來。
如果不是沈浪那個時代龐氏騙局已經爛大街了,沈浪覺得自己都很有可能會上當。
因為即便是自己那個時代,還是時不時的有人被類似包裝過的騙局所騙,其中不乏社會精英。
而且,潘氏騙局比龐氏騙局更高明的一點是,他的目標人群不是普通人,而是選擇了那些手裡有大量資產的富商。
騙這些人的錢,只要成功了,那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都可以比肩麥道夫了。
麥道夫是將這種騙局玩到最頂級的那種人,而且還是最近的21世紀,對沈浪來說,也就十多年前的事。
麥道夫騙的也都是名人,如大導演、大明星、各種大亨和高階投資者,所以最終他才能騙得超過六百億美元這個天文數字。
如果不是08年突然爆發了金融危機,大量投資者急著要贖回本金,一下子出現了擠兌的現象,這才讓麥道夫原形畢露。
不然的話,他這個騙局還能繼續玩下去。
沈浪不知道這件事任由其發展的話,潘友利究竟能夠騙得多少,但肯定不是一個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