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的利潤已經非常可觀了,沒想到竟然還有一倍,甚至一倍半利潤的選擇,這怎能不讓人瘋狂?
就像經濟評論家鄧寧格在其著作《工會與罷工》中所說的那樣:資本懼怕沒有利潤或利潤過於微小的情況,一但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大起來。
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的利潤,就會活潑起來;有50%的利潤,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的利潤,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潤,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現在,潘友利就提供了50%、100%和150%這三種選擇,足夠讓一些人敢於冒險,甚至去踐踏法律了。
但正常人都清楚,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亦然。
為了讓在座的人能夠打消心中最後的一點顧慮,潘友利繼續道:“可能在座的老闆很想問,為何在下能給出這般高的收益?”
“很簡單,去亞美利加洲做買賣,其中的利潤,真的很大。”
“那些歐羅巴商人,一年中一般只有兩三次出海的機會,他們的帆船在海上遭遇風浪時危險更大。”
“可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冒著巨大的危險前往世界各地,就因為每出海一次,他們就能夠獲得極其豐厚的利潤。”
“而如今我們的情況比他們要好得多,因為我們遠洋貿易公司所用的商船都是蒸汽帆船,各方面條件都更好,不用刻意等到每年的季風時節,只要貨物裝滿,隨時都可以出海。”
“這樣一來,我們出海的次數就會更多,賺錢的機會自然就會越多,利潤也會更可觀。”
似乎想到了聽了這些話的人會有什麼反應,不待其他人提出疑問,潘友利便接著道:“那肯定就有老闆不禁要問了,既然利潤如此之大,那為何我不自己去做?”
“這是人之常情,如果換作是我,我肯定也會有這種想法。”
“可是你們有所不知,去亞美利加洲做買賣,和去倭國、去南洋有很大不同。從廣東去南洋,頂多一個月左右就能跑一個來回,去倭國的時間則更短。”
“但是亞美利加洲與咱們大明相距兩萬裡,一來一回的時間就要半年左右,期間難免會遇到風浪、觸礁等未知風險。”
“除了這些,還有無處不在的海盜。”
“海盜對於如今的諸位來說,已經很少遇到了,那是因為咱們大明的兵鋒已經完全震懾住了南洋和倭國周圍的海域,根本沒有大型海盜生存的空間。一般的小毛賊,咱們自己就能對付了。”
“可到亞美利加洲這無邊的海域則不同,有無數大小不一的歐羅巴海盜船,沒有足夠的實力,那就是他們口中的食物。”
“對一般海商而言,他們往往只有一兩艘船,很少能達到五艘,一旦遭遇這些風險,那就是血本無歸。”
“我們遠洋貿易公司就不一樣,咱們現在就有十七艘大型商船,每艘船上光是傭兵就至少有五十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退役後的明軍,配備有火槍、火炮。”
“別說是海盜,就算是在亞美利加洲的那些歐羅巴人面前,我們也有足夠的底氣。”
“若是遭遇風浪、或者觸礁,哪怕是受損沉沒幾艘船,我們也能承受得住,因為其他商船的貨物完全能彌補這些損失。”
“這也是紅毛鬼的荷屬東印度公司能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他們在擴張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各種挑戰,也經常蒙受各種損失,但是他們得到的回報卻遠遠大於損失,所以他們完全可以毫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