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頂著還未完全消腫的眼睛和臉,正式致函沈浪,表示了談判的誠意。
沈浪也迅速的給出了答覆,明天下午兩點可以正式開始,地點就在他現在居住的宅院。
之所以將時間定在明天,是因為劉光遠率領的南洋艦隊已經快要抵達荷蘭人在大員的統治中心熱蘭遮城的附近海域了。
此次南洋艦隊出征,並沒有走正史中鄭成功收復大員時的路線。
因為南洋艦隊雖然只有四艘戰艦,但是遠端攻擊能力卻比鄭成功的軍隊要強大得多,根本不用太擔心熱蘭遮城的防禦力量。
在大員島的西南面幾十裡外的海域,有七座相連的島嶼,謂之七鯤身、六鯤身、五鯤身、四鯤身、三鯤身、二鯤身、一鯤身。
一鯤身島最大,熱蘭遮城便修築在這座島嶼上。
十九世紀後期港灣逐漸淤淺,七座島嶼慢慢的與陸地連線了起來,所謂的七鯤身至此便消失了。
但此刻,熱蘭遮城便孤立在大員島之外,因為這裡水路便捷,還有一座天然的優良港口。
所以荷蘭人將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熱蘭遮城上,不但修築了堅固的西式稜堡,大部分的兵力也都駐紮在此。
此時熱蘭遮城的守軍有一千六百人左右,加上家屬超過兩千人。
不過海上實力就差了很多,因為上次海戰,十二艘戰艦隻有“盧斯杜南”號這一艘回來了,而且受傷很重,此刻還在港口中進行修復。
除了唯一一艘受傷的戰艦,其他的就是一些商船和沒有火炮的小船。
所幸明軍在取得上次海戰的勝利之後,並沒有進一步的動作,福爾摩沙也相對平靜。
但是歐沃特瓦特總督的心情卻並沒有就此放鬆,因為愛迪爾到明國已經超過兩個月了,一直未能順利的與明國方面進行談判,所以雙方的矛盾一直未得到解決。
如果不是他後來又幾次派人到福建去了解情況,都要以為愛迪爾是不是被明國給扣押了。
還好只是虛驚一場,但雙方未取得和解,明國對航線的襲擾就不會停止,遠東的貿易就無法正常進行,這損失的都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可是由於海戰的失敗,主動權掌握在明國手中,荷蘭方面只能被動的等待和應對,這也是拖了兩個多月的主要原因。
熱蘭遮城東北角的瞭望臺上,負責巡邏計程車兵像往日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巡視一下無垠的海面。
突然,他的目光一凝,立即拿起單筒望遠鏡察看起來,果然看到幾個黑影飄浮在海面上,是船。
由於離得比較遠,看得不是很真切,他一邊認真觀察,一邊細數起來:“一,二,三,四,四艘。”
“愛迪爾理事他們回來了。”他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這個念頭,因為愛迪爾一行剛好是四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