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選擇這片區域作為陣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三岔河經過這裡,拐了一個很大的彎,形成了一個袋口向西面的口袋形式,所以他把陣地直接選在了這個袋子裡面。
而在修築陣地時,兩側的陣地儘量往袋子的兩邊,也就是三岔河西岸方向靠攏。
為此,當初還受到了佔據三岔河的明軍水師的炮擊,但是多爾袞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主意。
這樣的話,陣地背靠三岔河,左右兩側也都是三岔河,沈浪大軍想要發起進攻,只能從正面。
頂多再承受明軍水師的一些炮擊,這總比四面環敵要強得多。
可現在有人告訴自己,有一支兵力至少在兩萬以上的明軍突然出現在了自己的背後,多爾袞怎能不驚。
他猶自不敢相信,連忙出了躲藏的地窩子,親自拿起千里鏡觀察。
果然發現一支打著明軍旗號的軍隊在向自己陣地的方向靠近,兵力還不好統計,但說有兩萬人以上,應該不會有假。
“橋,橋……”多爾袞將手中的千里鏡捏得咔咔作響。
他知道,這支明軍想要迂迴到自己的背後,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在三岔河這個轉彎處的上游或者下游搭一座浮橋過河。
然後再在這個彎道里面搭一座浮橋,透過浮橋過河,自然就出現在了自己背後。
既然知道明軍水師戰船控制了三岔河,多爾袞自然不會想不到這一點。
只是他之前分析的是,這個戰術並不是很可取,沈浪沒必要冒這個險。
因為明軍想要對己方背後產生威脅,並保障自身不會受到重大損失,至少需要投入三萬以上,甚至更多的兵力。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通到己方背後的浮橋也不是那麼容易搭建成功的。
只要在明軍搭橋時,自己抽出幾千兵力守住這邊河岸,明軍就會非常難受。
過不了河,沈浪就會白白的浪費幾萬兵力,得不償失。
之前派出那麼多探子,都沒有看到沈浪的大軍有準備搭建浮橋的材料,所以多爾袞判定沈浪暫時是不會用這個戰術的。
可現在,萬萬沒想到,這麼短時間之內,沈浪怎麼就這麼容易打造了搭建浮橋的材料,而且還是兩條。
稍一會兒之後,多爾袞才咬牙切齒的道:“河對岸。”
之前一直將注意力都放在了三岔河西岸,卻沒有想到,明軍一開始控制三岔河之後,就迅速在東岸登陸去進攻耀州、海州等地。
如今,耀州、海州已被明軍攻下,這些明軍返回協助沈浪大軍有什麼不可能?
而且明軍還有那麼多千里傳聲筒,傳達命令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沈浪完全有可能讓東岸的明軍提前準備好搭建浮橋的材料。
沒錯,多爾袞基本上猜出了事情的原由,但為時已晚,劉大虎率領近三萬大軍已經出現在了建虜陣地的背後。
多爾袞心中暗恨,真是稍一不注意,就被明軍鑽了空子。
他不後悔將陣地構建在這裡,而是後悔自己一早把巡查河岸的五千兵力給撤了回來,只留下一些探子。
這些探子沒有及時回來報信,很可能是被錦衣衛給除掉了。
說來說去,還是太過自信,不夠重視,哪怕給探子留下一個千里傳聲筒,也可能不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了。
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如今還要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形勢越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