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瑛和佳瑩因為電視劇和電影的火熱播出,也跟著大火了一把。
嘉和是個很懂經營的人,趁機會給姑嫂二人拍了一整套藝術照,並且送去印刷廠,印製成了新年掛曆,趕在年前投放市場。
這下子掛曆火了,成為了各大城市居民的年貨首選,印刷廠接連加單,一直到臘月二十了才停工。
年前,光是這一批掛曆,嘉和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當然,好訊息不止這一個,婉瑛和佳瑩再次接到了電視臺的邀請,讓她們參加春節晚會錄製。
婉瑛這兩年一直幫著嘉和忙活,臺裡請了長假,自然沒機會在晚會上露臉。
佳瑩自打八五年春節後回首都,沒多久就發現懷孕了,懷孕生孩子,之後又跟著劇組去拍戲,也沒時間參加晚會。
這一次接到邀請,姑嫂二人也都很高興,就這麼帶著電影和電視劇裡面的主題曲、插曲,參加了春節晚會,再次引起全國人的關注。
剛過完年,港方合夥人傳來訊息,電影入圍當地一個電影節評選,邀請嘉和帶主創人員前去。
有了上次獲獎的經歷,這一次嘉和等人都格外注意,特地找了玉淑,給眾人全都設計了參加頒獎禮的服裝,然後前去參加頒獎禮。
這一次收穫更大,拿了五個獎項回來,比上一次多了個新人新片獎,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嘉和作為一個新人導演,第一部作品就拿下了這麼多的獎項,可以說是起點非常高了,在圈子裡一下就名聲大噪。
好多人都來找他合作拍,還有不少報紙雜誌來找他採訪。
可是這些人誰也沒能找到嘉和,因為嘉和又閉關創作了。
第一部電影就拿到了這麼多的獎項,對於嘉和來說,不僅僅是榮譽,更是巨大的壓力。
他還要繼續向前走,必須拿出更好的本子更好的作品來。
嘉和這一閉關就是小半年,等他把全新的劇本創作完成出關時,才知道他之前拍的電視劇也拿了獎,而且還被港臺的合夥人買去了播放。
這些都是婉瑛替他操作的,為了不影響他創作,婉瑛沒跟他商議,就直接拍板了。
嘉和第二部電影開拍就順利許多,國內好多演員都主動聯絡嘉和,說是想要參加新電影的拍攝。
第二部電影由於人物設定的原因,沒能再讓婉瑛和佳瑩出演主角,不過倆人在裡面倒是也有不少的戲份。
第二部電影拍了小一年,加上後期製作就是一年多。
電影完成送去稽核,這回倒是沒人壓著了,很快就透過,在全國放映,再次引起強烈反響。
港臺方面合夥人早就盯著了,內地一開始放映,對方就過來跟嘉和談。
有上一次合作的基礎,這回倒是更容易了,對方預先支付一定的版權費,等到電影放映結束,統計收益。
如果超出支付部分,對方將後面的收益結給嘉和,如果沒有超過,虧本算對方的。
嘉和的第二部電影依舊秉承了之前的高水準,比第一部又進步了不少,獲得了各方好評,不但在國內拿了獎,還在國外拿了個獎。
這下子,那些本打算看熱鬧,覺得嘉和走不長遠的人,徹底失望了。
而嘉和有兩部獲獎的作品傍身,也算是在圈子裡徹底站穩腳跟。
兩部電影先後拿了好多獎項,嘉和也掙了不少錢。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就驕傲自滿,而是時時刻刻鞭策自己,提醒自己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拿出更好的作品來。
所以除了拍電影之外,嘉和其餘的時間不是在看書查資料,就是到各處去採風,然後回來閉關創作。
嘉和平均每兩年出一部電影,每一部電影的質量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