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如果不壓著,等宋重錦真考中進士,入了當今的眼,說不得就真拿捏不住了,畢竟文武有別,那幫子讀書人,別的時候就算了,可在對付他們武將的時候,那可是上下一心的。
若是可以,他也不願意這樣做,太傷父子情分了。
可這也不是沒法子麼?外人看來衛國公府赫赫揚揚,深得皇帝看中,乃肱骨之臣。
家中的人,也都一個個只知道享受如今國公府的各種便利,無人看到這光鮮背後的危機。
如今天下安定已久,他已經看出來,當今陛下如今已經慢慢開始重文輕武起來,不說別的,最近幾年皇帝陛下提拔的可大多都是文臣。
比如那朱浩然,入朝為官才幾年,可升遷速度卻飛快,未立寸功,如今卻爬得快和他這樣身經百戰,馳騁疆場的人一般高了。
當然皇帝陛下表面上對他們這些老臣和當日身邊的舊人還是頗為優待的。
可宋弘已經嗅到了危機。
如今他還在,皇帝看著往日的情分和他立下的功勞,衛國公府能屹立不倒安然無恙。
可若他不在了,衛國公府怎麼辦?難道眼睜睜的看著這衛國公府的牌子在他下一輩手中慢慢的沉寂下去,最後淪落為三四流的權貴?
宋弘當然不願意!
他想讓宋家永遠榮光,起碼也要能成為百年世家吧?
琢磨了很久,他替宋家想好了一條路,改換門庭,棄武從文!
讓下一輩學文,有他看著,只要下一輩裡出一個讀書的,能中個進士,只要好好經營,在朝中站穩腳跟,幾代培養,就算一時的沉寂,可終究不會離開這朝廷的中心。
他打算的是好,可扒拉了一下自己的幾個兒子,頓時扎心了。
以前一門心思的建功立業,對幾個兒子倒還真沒怎麼管教,如今想管教了,卻發現已經遲了。
除了宋重錦,他有五個兒子,老大如今17歲,也娶親生子了,卻還只是靠著他,謀了個御林衛的小頭領的位置。
其他的幾個,都文不成武不就的,也就最小的老五看起來聰明伶俐,可偏偏年紀還小,將來怎樣,還真說不準。
宋弘每天都在發愁,這衛國公府後繼無人,可如何是好?他當初可是在爹臨死的時候答應過,要努力保證衛國公百年不衰的!
難不成要努力讓自己活過一百歲去不成?
所以宋重錦的出現,讓宋弘看到了希望。
不說別的,宋重錦不是跟家裡那幾個孩子一樣,錦衣玉食沒吃過苦,他在那樣的環境下,還能爬出來,考上秀才,固然有自己助了一分力,可更多的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和那股子永不放棄,永不認輸的勁。
家裡的幾個孩子,缺的就是磨練,就是那股子勁頭。
只是這些孩子已經被富貴泡軟了骨頭,想磨練他們,只怕磨掉的不是那些壞毛病,而是性命了。
私心底,這幾個孩子都是在他眼皮子下長起來的,被寵成如今這樣,也有他的預設在裡面,他也捨不得讓這幾個孩子再吃那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