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溫和的笑臉,蕭雲只覺熟悉又陌生,這還是自己認識的那個淳樸佛徒智空嗎?顯然少年忘記了他早已領悟到的心之妙理,天地亦常變,何況一個小小沙彌,世間萬事無物、變得最快的從來都是人心。
片刻後蕭雲回過神來,顯得好不驚疑的問道:“智空...哦、隋雲,你真不修佛了?真是老方丈要你還俗的?”
隋雲看著自己崇敬的蕭道長,居然如同換了個人般的雲淡風清,這淳樸的小沙彌身上分明也有了不可思議的蛻變。但再怎麼改變善良的少年目光依然真誠,看著蕭雲的笑容更沒有一絲虛偽。
“蕭道長、不!我想以後該喊你蕭大哥才好。我親眼看著老方丈涅槃,也聽到遙贈你的偈語,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也不知道對不對。既然即心即佛、出家在俗都可以明心見性,為何不與你一般效法明王?寺中年餘來師兄弟罹難了很多,我不願旁觀、想要做些什麼。”
聽到隋雲的話語蕭雲默默無言。他當然知道老方丈遙贈自己的偈語正是講敘心之妙理,心的自在從無界限,修佛也好、修仙也罷,哪怕是修自己這邪,沒有心的解脫修什麼都是夢幻泡影。
所以仙道走的是太上忘情捷徑,無心自然是避開心之難題的取巧之道,很聰明但更虛偽。而佛雖至善,但天生抹殺人性,三戒七律組成的所謂十善持,有那一條不是針對人之天性的禁錮?背離人性的解脫分明就是另類的偏執。
思慮及此蕭雲對隋雲的還俗也有所釋然,只是心中還是隱隱有些擔憂,隋雲如此巨大的改變是否因為悲痛太過?從小隨侍玄相老方丈的小沙彌遭遇此等傷心之事,只怕如今心境很可能有大問題。
“隋雲、你不要太傷心,老方丈轉生極樂是值得慶賀的大喜事,你要不要再想想你的決定。”
“蕭大哥、你真的誤會了,我只為老方丈高興,再怎麼不捨也不會心理扭曲。我可是從小就修佛,這個我可能比蕭大哥你懂得多些哦。”隋雲笑了、笑得既溫和又燦爛,淳樸的少年分明沒有蕭雲擔憂的狀況。
蕭雲見此雖仍有疑慮,可也找不到有什麼地方不對。略一沉吟後再次說道:“我看你還是先考慮幾天吧,反正我也要呆幾天才回去,帶我進塔拜祭老方丈的舍利好嗎?”
隋雲聞言含笑點頭,隨即與蕭雲同至玄相塔內。不大的空間中一對少年神色各異,看著琉璃法器下金光閃閃的舍利,蕭雲面色沉凝、隋雲如有歡喜,也許這便是佛徒與凡人的區別。
“隋雲、還記得持誦心經嗎?我們一起誦與老方丈如何?”蕭雲忽然心有所感,似乎抓住了冥冥中來到的莫名念頭,卻是提出個古怪的提議。
隋雲看著蕭雲微笑點頭,就聽得同樣清越的少年之音齊聲持誦:“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隨著般若心經不斷於塔內迴響,只見前方淨臺之上的金色舍利彷彿感應到了佛法真諦,竟然逐漸光明大放。也只是數息之間便輝耀整個塔內空間,將此地盡染成金色佛光世界。
蕭雲和隋雲沐浴著金色舍利佛光,誰都沒有感到驚奇與疑惑,似乎此番景象他們早已預料到。兩個少年此時只是肅立,任由祥和金光映照自己的身體、心靈乃至真魂根源。
金色舍利佛光中蕭雲終於有了微笑、隋雲也越發歡喜,如同玄相老方丈此時就出現在他們面前,金光不但撫慰著他們的心靈,更帶來諸多感悟。至此蕭雲釋然了也頓悟了,因為金色舍利佛光中的禪意給了他心的解脫。
一波又一波璀璨的舍利佛光持續輝映,也不斷滌盪著蕭雲的身心,蘊涵著的滿滿都是佛門智慧與慈悲。如此的際遇似乎讓少年有了轉化成佛徒的可能,然而蕭雲體內不滅的永遠都是煞氣,還有執拗的凡人之心。
於是煞氣與佛光這兩不相容的極端,居然在蕭雲體內奇蹟般的融合,使得少年紫金血液越加晶瑩,可誰都不知道這究竟衍變成了什麼。而慈悲善念與蕭雲的戰心殺念渾然一體,顯得時而暴虐時而溫和突兀到了極點,似乎也成了不明所以的奇特產物。
金光中的蕭雲感動著卻又滿臉歡喜,彷彿對自己身心的衍變毫無所覺。但少年終於從舍利金光中明白了般若心經的真諦,也明白了隋云為何要還俗,更明白了自己為何難晉達觀之境的原因。
原來隋雲正是因為兩月來被舍利佛光持續洗禮,這才解脫了他心中對修佛的執念。先前他說的話並非需言,無疑已經有了作為人的領悟,不再是被禁錮思想的佛徒,懂得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只是沒想到虔誠的佛徒解脫執念之後,居然有了如同物極必反一般的結果。這能令凡人一生向佛的舍利金光,居然就此讓曾經虔誠到極點的隋雲還了俗,若是往生的老方丈得知如此會不會後悔呢?
或許這也是定數,隋雲在舍利佛光的解脫下卻自願再為凡人,顯然並不會後悔。而自己的本心一直都在執著於力量進取,使得被執念禁錮的本心越發狹隘、有了自迷自亂,如此又怎能談得上達觀?
白眉活佛的贈偈其實早已對自己告誡,今日才真正明白玄相老方丈的真意。於一切法不取不捨,無住而生淨心,離相而證實相,自可度一切苦厄,這就是禪、這就是心之坦途。
自己雖然不修佛,也並不盲從於慈悲與至善,但佛門的智慧卻是真正的心之妙理。修心之道同樣也是禪、屬於人的心禪,不取不捨才不迷,心無偏執方得定,如此才談得上勘破虛妄領悟本質,心境方至智慧而達觀。
金光中蕭雲心如明鏡,來到普慧禪院後的諸多負面情緒盡化無形,少年微笑著歡喜著更顯靈動。白眉活佛的苦心在他涅槃之後再衍佛法,無疑仍在極力度化蕭雲皈依佛門。
否則玄相方丈也不會在涅槃之時遙贈偈語,並派人遠赴百萬裡專程相賀。其意無非是讓蕭雲再至普慧禪院,在必來涅槃塔拜祭時接受舍利佛光點化,可老方丈的最終意圖能否實現誰又知道呢?
百餘息後舍利金光消失不見,兩個少年相視而笑顯得既親切又溫和還有情義,彷彿彼此知心盡在不言中。如此的笑容當然不屬於佛徒,從來只屬於人和兄弟,如此結果也不知苦心孤詣的玄相活佛是否想到。
蕭雲微笑著拉起隋雲的手,兄弟倆舉步便欲出塔。此時就聽得塔外遠處步聲正急、顯然有不少人正在趕來。隋雲當即笑道:“大哥、玄慈方丈大師來了,你這大護法是否要出家為僧?”
“你小子、這才剛明白過來就敢取笑哥!你等著,我一定要給你找個媳婦,看你還敢不敢和哥放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