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二月初二林阡思緒。
那時他剛回到盟軍楊宋賢終於有訊息,飄雲星衍第一次告訴他馮張莊內據點很難建立。
那時楊鞍黨被金軍打散,楊鞍、劉全、王敏遭遇分割包圍,其中王敏更音信全無。
二月初七,飄雲星衍再度回報馮張莊據點無法建立,非但如此還被凌大傑盯上了,不過不能成立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因為兵源太少。
也是在當時海上升明月確切告知林阡王敏有音訊,不過軍心無軸。
當時林阡想,這太好了,今晚我與鞍哥冰釋,立刻去救王敏,一旦貫徹了月觀峰南北,馮張莊何必還需裡應外合?
林阡深知,眼下若紅襖寨合二為一,實力今非昔比,前途一片光明。哪怕完顏永璉在西、嶽離在南、司馬隆在北、未知人物在東,新嶼今晚就能火燒摩天嶺要了司馬隆的命,宋賢對於山東之戰未嘗不是個未知人物,鞍哥與我合兵何必懼完顏永璉,況且還有二祖哥、國安用、吟兒個個都能獨擋一面……
可惜天不遂人願,當晚去救王敏的只能暫且是楊妙真。而且王敏即便翻身,也沒有一個易守難攻的落腳點……
計劃順利有順利的打法,計劃不順利也有不順利的打法。
簡單說來,中部偏南與南部戰場就是兩個問題:月觀峰南沒地方,馮張莊沒兵。
兩個沒,拼在一起就有了,林阡的戰略雛形,即是以兼併的方式,解決這兩大難題——月觀峰的兵,馮張莊的地。
二月中旬,高風雷去打翻身後的王敏,士氣恢復的王敏,已經按照楊妙真傳達的方式這麼打,只是要麻痺馮張莊那些駐守的金兵,讓他們以為王敏很弱小,存心令金方喪失防備,這時林阡神速把高風雷拖住,王敏則立刻就拿下馮張莊。這個時間點,需要把馮張莊的防禦力降到最低,最大的條件是嶽離和凌大傑都不在。
當然,這些都只是戰略雛形。計劃需要運籌到恰到好處,每個環節也都不能遺漏。
凌大傑不在很簡單,用百里飄雲這些人引。嶽離猜對了,林阡的重點不僅在“大肆撤退”,更在“被凌大傑發現”,凌大傑是個謹慎的容易躊躇的人,只有利用他驅逐攻城的心理才會引他果決;
如果凌大傑和吟兒在前面打,能否讓奸細繞過凌大傑潛入馮張莊?金兵那麼多,主力根本繞不過去,何況繞過去了,裡面還有嶽離坐鎮。所以唯一的辦法,正是從背後進攻,前提還必須把嶽離先從莊內移出去——問題在於,嶽離怎麼移?
事實上,只要嶽離一個人坐鎮,許多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要完成嶽離不在馮張莊,計劃必須做到天衣無縫,掌握火候,絕對不能急;所以,對嶽離用的是一步一步地、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的視線,從馮張莊一點點地移到天外村。
誘惑嶽離的人,一共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凌大傑。凌大傑的存在就一直對嶽離有影響。
客觀事實:正月下旬以來,嶽離一直坐鎮在馮張莊,凌大傑對天外村無法攻克。雖然嶽離的注意力不完全在天外村上,他身邊的凌大傑卻一直為此焦頭爛額著,嶽離既要兼顧全域性,當然不可能完全忽視天外村,該出手時必然還是會出手。
之所以明明飄雲說安插據點很難林阡還想嘗試,一是真的不想放棄,二則是對凌大傑擾心。凌大傑此人心思極細,念想頗多,一旦有據點存在,哪怕零碎,必定謹慎細心攻防並舉事必躬親,這樣的過分在意,直接影響嶽離。林阡安插據點之舉動,是為慢慢引導著嶽離注意,產生某種觀點“天外村宋軍可惡”。
同時,凌大傑也確實給了林阡一條絕路。開始林阡的策略是用馮張莊據點與天外村裡應外合,結果被迫迂迴換了策略,只能這麼擾,讓凌大傑費心費力把注意投在南部奸細——嶽離別以為他的注意力就沒投。
高風雷把王敏打得危在旦夕無地自容,而凌大傑這麼一個小小的天外村都久攻不下反而要嚴加防範,這是嶽離的潛意識。
金比宋強,卻還要防著宋,再不拿下,難道還要被他們反敗為勝嗎?這是凌大傑的,也是嶽離的想法。
當嶽離知道大肆撤逃的百里飄雲等人是林阡的近身,當嶽離知道他們的敵人是林阡,豈能不在意,豈能不往“林阡”在意。
“進去時悄然無聲,撤逃時大張旗鼓,才不至於徒勞無功。”林阡對飄雲如是說,大張旗鼓,對準了凌大傑,更是在對準嶽離,讓嶽離在封鎖整個馮張莊的時候嘆息一句夜長夢多,思考著林匪該滅,潛意識裡欲轉守為攻。
是啊,嶽離豈是個安於被動的人。
故事按照林阡的思路發展著:
凌大傑驅逐攻城是正中林阡下懷,而嶽離思忖“如果凌大傑這樣也克不下天外村”,嶽離能有這種思忖也是林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