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種好事?
財政部經過研究,決定答應他們的請求,但是另一方面又要求自己這一方面介入到整個生産和管理的過程當中,要求江南國的官僚們出讓一部分管理權力,以此換取他們的合作。
否則,大家就可以比比誰的資本雄厚,比比誰的韌性更強。
官僚們心裡不樂意,但是眼看著自己産業奄奄一息,快要死了,實在沒辦法,只能捏著鼻子答應明國管理團隊的介入。
而一旦讓明國方面介入到整個管理過程當中,很快,這些官僚們就成為了純粹的吃利潤的存在。
他們在管理上很難能和明國的管理團隊相比較,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全面落後。
明國的管理團隊精悍、講道理、有計劃性,對於生産和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他們的管理團隊除了少數專業人士之外,全都是壓迫型選手,與其說是管理,不如說是在駕馭奴隸,在管理一群奴隸。
【這也叫管理?呸!這就是上等人老爺在拿著鞭子抽打奴隸!】
明國財政部的一名官員實地考察之後對江南國商業管理水平做了這樣的評價。
所以毫無意外的,官僚們的管理團隊逐漸被明國專業管理團隊擠兌出了管理流程當中,漸漸失去了實際的管理權。
在這個過程中,江南國的官僚資本從最開始的抵抗到最後的放棄抵抗,從最開始的拒絕合作到最後的主動合作,經歷了一輪主動篩選,又經歷了一輪被動篩選,最後勝出的,是接受明國國家隊深度介入管理的那一群人。
這群人,也正式成為了傳說中的買辦。
可以說如今在杭州城內大富大貴的一群人,有相當一部分是接受了明國資本介入的一群人。
在這樣的局面下,他們本該是明國最忠誠的狗腿子、追隨者,可以讓明國透過更加簡單的方式獲取對江南的佔有。
然而本該順理成章的事情,卻因為明國的屬性,使得再怎麼貪婪的買辦也清楚明國不可能讓他們有什麼好下場。
他們和明國終究是合作關系,不是父子關系,他們得不到爸爸的疼愛,一定會被明國清洗掉。
對於《洪武政論》這本書,他們不要太清楚。
所以在風波之中,他們選擇逃跑。
而且他們也清楚,就當下江南國這個經濟狀況,有能力接下他們手中股本資産的,只有明國商人。
所以在與合作的明國商人們進行交談的時候,他們把話說的很直接。
“明國不可能接受我們,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沒必要遮遮掩掩,大家合作那麼久了,也沒有換來明國的垂憐,只能說明國真的很兇狠,今日是我們,來日可能就是你們了,自古以來,商人從來都是待宰的羊,這是最後的忠告。”
官僚們放棄了自己的財産,兌換成現金財富,準備潤。
但是不得不說,他們從始至終都不知道明國的經濟是怎麼執行的,不知道明國的國營經濟政策是怎麼推行的,否則他們就該知道和他們合作的這些明國“商人”們,根本就不是商人。
他們有編制。
當然了,他們只知道“士”,不知道“編制”,而眾所周知,“編制”的包容性遠遠大於“士”的包容性。
洪武八年四月之後,杭州城內明國獨資産業的數量激增,本地人控股的産業數量急劇下滑,大量官僚拋售家族和白手套控制的産業,選擇了變現,準備潤。
明國國家隊則透過這一輪收購得到了很多完好無損的優質的商業資産,而且在價格上也多有優惠。
官僚們也清楚這是最後一次買賣,所幸,這些“貪婪的明國商人”們沒有下死手。
當然下手也不輕,很疼,疼得他們直罵娘。
但是罵歸罵,這些官僚的身體還是很誠實的,因為杭州肯定是留不下去了,所以就算被壓了價,該賣還是要賣。
這妥妥的買家市場搞得他們很肉疼很難受,一邊做交割一邊就在心裡面詛咒這些趁火打劫的混蛋一定會被明國搞死,什麼都得不到,然後這些東西都被明國朝廷一口吞掉。
古代朝廷對待商人從來都是利用的態度,養肥了就可以宰掉吃肉,不僅可以吃的飽飽的,還能讓底層仇富的百姓爽快一把,提高一些支援度,降一降叛亂的風險。
所以這群明國商人一定會被殺掉吃肉!
他們希望看到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