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華和孫菲菲也隨後答應。
王世奎伸手開啟第三隻錦盒,卻見裡面放著的是一隻墨綠色的玉蟾蜍,蟾蜍的嘴巴確實鑲嵌著一圈黃金,只有手掌大小。那塊玉晶瑩剔透,一看就是絕頂好料。
“劉老師,這就是我在網上想請您鑒定的玉蟾蜍!我覺得這是唐高宗時期的物件,不知道對不對?”
陳陽、蔣婉兒、王天華等人目不轉睛的盯著那隻玉蟾蜍,每個人眼睛閃閃發亮。這件文物造型精美,技術一流,是正經八百的真品,現在主要是鑒定它具體的年代和評估它的市場價值。
劉文靜突然開口問:“這只玉蟾蜍有什麼傳承來歷嗎?”
古董文物都講究傳承,如果有具體的來歷,就很容易推斷出它的真偽和年代,而一旦他經手的主人是歷史名人,古董的身價頓時倍增。
在古董市場上,收藏家們都願意收藏那些有淵源和來歷的藏品。
但是鑒定師詢問古董的來歷,也比較犯忌諱。有一些東西是盜墓賊從各種古墓中偷盜出來的,然後流入市場。這時若是再問傳承,就是破了規矩,很容易引起那些賣家的記恨。
王世奎確實神色坦然,搖了搖頭。
“這是我前一陣在鄉下偶然發現的,那位老農說他家傳了三代了,但他也不知道他家祖上是怎麼得到的。”
“他一口咬定這是真正的古玉,但說不出具體的年代。我好說歹說,最後花了十萬買下來!”
劉文靜仔細端詳著那隻玉蟾蜍,淡淡的道:“我現在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但現在你們不是還在比試嗎?”
“我現在把我的鑒定結果告訴你們,那豈不是攪了局?等你們鑒定完了,我再說我的結果!”
董海洋和蔣婉兒望著這件玉器,伸手摸著下巴,臉色嚴肅。
王天華和孫菲菲圍在那隻玉蟾蜍跟前,分別舉著放大鏡,左看右看,上下打量著。即使是技術精湛的鑒定大師,用放大鏡也只是有了一個初步的檢測。
這就非常考驗他們的眼力和經驗、閱歷。
有很多名聲顯赫的大師,稍不留神,打了眼,一世英名盡付流水。
王天華和孫菲菲檢測三兩分鐘,兩個人又走到一邊交頭接耳的商量了一陣,這才又走回來。
王天華說道:“王老闆說的不錯,我們也一致認為是唐高宗時期的東西!而且是宮廷禦用之品,價值連城!”
王世奎見和自己的推論完全一樣,微微一笑,十分得意。
劉文靜轉頭望著陳陽笑道:“陳陽,你的鑒定結果呢?”
陳陽平靜的道:“我認為是唐太宗貞觀年間的作品!不是他兒子時期的!”
董海洋突然說道:“陳陽,剛才我發現你只瞧了這只玉蟾蜍一眼,就再也沒有理會!你匆匆一瞥,是成竹在胸嗎?”
陳陽心中暗笑,他用透視之眼掃描一下,一切資訊就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了,自然就懶得再看。
他隨便找了個藉口:“也不是!主要是我對唐朝的文物異常敏感,一眼就能夠判斷出來它的真偽和年代來!”
劉文靜和董海洋吃了一驚,有一些古董鑒定師的確有特殊的天賦,對某一朝代或是某一種古玩有特別的親和力,幾乎不用鑒定,就能夠知道真假。
“這只玉蟾蜍,應該是李世民滅掉突厥後,被西域各國推為‘天可汗’時,高昌國進獻的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