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郡王也在府中宴請賓客,而且規模不小,這和三年前門庭冷落的情況大相徑庭。
三年前端郡王只是理論上有資格競爭儲位,但是他的實力在所有成年皇子中排行最末,除了依附其他兄長,好像並沒有其他辦法。
可是三年後,端郡王不但在成年皇子中實力排進了前五,而且在近期朝野非常關注的泉州府經略戰中取得了優勢。
十二月十六日,朝廷急調雲滇省宣威府知府王佐軍接任泉州府知府一職,似乎宣佈了泉州府經略戰的最終結果。
王佐軍是端郡王的重要親信之一,這一任命立刻引起了皇子和朝臣們的注意,一時之間議論紛紛。
今日端郡王外府設宴十六桌,全部都是端郡王在朝野之中的親信和骨幹,其中大部分都是近三年才投王府的新人。
而內府之中同樣設宴,卻只邀請了兩人,一是東鹿侯,二是詹事府少詹事李成,兩人正是端郡王在朝堂之上最強的臂助。
東鹿侯雖然已不在軍中任職,但是在軍中仍有很高的威望,很多故舊部屬都身居高位,有他相助端郡王近年來在軍中的聲望快速提升。
李成三年半前調任詹事府任少詹事,此職原本清貴,工作以教導輔助太子為主,但是本朝尚未立太子,所以這個職位就是個閒職。
朝中大臣原以為李成此生官運到此為止,混上幾十年,到時年老榮歸就是他最大的幸事,可沒想到宋皇三年前搞了個吏制改革,將詹事府編入吏改辦,配合吏部和督察院一起執行吏改工作。
現如今李成已成為吏改辦的三把手,地位僅次於吏部尚書、督察院左都御史,也成為了朝中重臣之一。
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互相配合,令端郡王的整體實力蒸蒸日上。
原本今日端郡王還邀請了雨花巷管委會代會長黎茂,但是卻被黎茂以雨花巷事務繁忙婉拒了。
端郡王並沒有太多的失望,自從阿離身份確認、雨花巷管委會崛起,天火和阿離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長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人人都想拉攏他們及他們身後的勢力。
不過這些嘗試都失敗了,太一學府成了他們的天然屏障,沒人能和他們會面,而他們代表的勢力也玩起了太極推手,對任何勢力都保持一定的距離,從不插手朝局大事,遊走於各大勢力之間。
端郡王佔了一些先機,和天火、阿離關係良好,還有不少合作專案,在外人看來雙方合作愉快、互相借力。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端郡王已經帶東鹿侯和李成去外府敬過酒、講過話了,現在他們終於可以坐下來安靜地說說話,研討下明年的大計。
端郡王揮手屏退下人,舉起酒杯說:“竇叔、李成,感謝兩位這幾年的辛苦付出,本王敬你們一杯。”
東鹿侯和李成急忙表示感謝、舉杯飲下。
端郡王繼續舉起酒杯;“今日本王請二位來,給二位帶來不少麻煩,實在是我心中有不解之事想向二位請教,還請見諒,我先自罰一杯。”
“哪裡哪裡,王爺客氣了。”兩人又舉杯相陪。
“竇叔、李成,現在泉州經略戰形勢一片良好,本王正準備乘勝追擊,兩年內取得決定性勝利,好在父王面前掙個大大的面子。
不過最近有不少人勸我見好就收,我本以為他們都是別的皇子的說客,可是前日天火來信也是如此論調,我大惑不解,還望兩位為我開解。”
東鹿侯和李成對望一樣,東鹿侯清了清嗓子說:“王爺,依我之見,你也應該在泉州罷手了。”
端郡王不悅地說:“竇叔,此話怎講?”
“王爺是當局者迷,你就沒有想過聖上為何要把泉州劃定為眾皇子攻略之地嗎?”
“難道不是為了讓我們兄弟一較長短,好從中選出最適合接任皇朝大業的太子嗎?”
“王爺果然被表面的名利所困,沒看清此事的本質。”
端郡王認真思索了一下,還是沒想明白其中的關節:“竇叔不妨明言。”
“王爺是否記得泉州經略戰的起因?”
“是大哥和二哥想要控制閩東的海商控制權,結果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父皇一路之下才把那裡開闢成戰場,允許所有皇子以非武力手段爭奪泉州府的控制權,我在其中沒有違規呀,為何都勸我放棄。”
東鹿侯搖搖頭說:“我估計絕大部分皇子都和你有一樣的想法,但是在老臣看來,皇上是想利用泉州府消耗眾皇子無處發洩的精力,順便觀察眾皇子的行事風格,至於勝負並沒有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