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員手忙腳亂地想把李城主往後堂抬,範雲超冷冷地說:“去兩個人就行了,餘下人繼續開會。”
那些文官敢怒不敢言,只好派了兩個代表跟著府內的下人抬著李成良去了後宅。
範雲超用冰冷的目光環視了一下議事堂內的官員,用同樣冰冷刺骨的聲音說:“諸位,李城主重病,現在城中局勢危機,按照朝廷規定,從此刻起由我暫代城中各項事務!各位有什麼意見嗎?”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武官一方立刻覺得精神抖擻,不覺都挺直了脊背,開啟了肩膀,個個表現出一副勇武之姿。
有些平日跋扈的武將更是瞪大了眼睛,惡狠狠掃視著文官團體,看看哪個文官敢提反對意見!
文官沒有了李城主撐腰,誰敢得罪守備將軍,大部分人都低下頭,算是預設了這場奪權。
範雲超滿意地點點頭說:“好,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我宣佈第一條命令,從此刻起,誰再敢提出城救人,就以通敵論處!”
……
蘇合在大營中足足等了半個時辰,聯軍的各路將領才陸續趕到,各國、各部的正印官帶先鋒官來了三十多人,護衛卻來了不下三千人。
蘇合對聯軍如此的低效只能暗自搖頭,為利益而聯手的軍隊,你能指望他們有多好的表現呢?
蘇合叫朝魯點了一百名親衛隨行,打馬向敦煌城出發。
二十多里雪路,馬匹足足走了一個時辰才走到,當各族將領親眼看到敦煌城時,都不禁大驚失色。
二十二里寬,十五丈高的城牆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樣擋在前方,截斷了西域通向河西走廊的道路。
沒有人敢繞開這座雄城直接偷襲大唐的腹地,因為一旦被敦煌城截斷了後路,不管有多少軍隊開進河西走廊,最終都會全軍覆沒。
蘇合眯著眼睛觀察著敦煌城周邊的形勢,出於防守的考慮,敦煌城周圍堅壁清野,附近數十里內都沒有成片的山丘和樹林,無法在城外建立制高點,也無法就地伐木製作攻城器械。
敦煌城附近沒有大型河流,所以也沒有護城河,但是城下有很深的壕溝,不過此時已經被冰面覆蓋,整個冰面從城牆向外延伸三十丈,極不利於士兵攻城。
城牆上箭樓、角樓林立,各種守城器械齊全,城牆上影影綽綽地都是士兵,看來城內兵員也很充足,絕對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蘇合先在遠處觀察了一會兒,決定再靠近些,看看城下進攻的方向和路線。
很快三十多位聯軍將領來到了城下冰面和積雪的交界處,因為積雪太厚,這裡的積雪面比冰面整整高出了一丈,形成了一個丈許高的雪崖,彷彿大地在這裡突然下沉了一丈似的。
一丈高的雪崖並不算高,但是如果士兵從這裡跳下,還要踩在光滑的冰面上,步履蹣跚地衝向三十丈外的城牆,這樣的進攻難度就大了。
這段期間,足夠城上可以用弓箭大肆收割攻城士兵的生命,即使攻到城牆下,用什麼方法攻上城牆也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
從城門直接進攻就不用想了,那裡肯定早就被封死了,撞碎了大門也沒用;但在缺乏攻城器械的前提下,攀爬十五丈的城牆,真比登天還難。
一旦攻擊失敗,因為雪崖的存在,進攻士兵根本無法後撤,最終難逃覆滅的下場。
得想辦法把雪崖剷平,至少建立一個緩坡,讓進攻部隊可以順暢地攻到城牆下,撤退時也有一條後撤的路線。
蘇合觀察了一會兒,掌握了敦煌城的大致情況,決定先回營再思考對策。
這時,城樓上突然出現了一群唐國將領,他們剛剛得到報告,說疑似對方將領來陣前窺視城內。
諸將立刻氣憤無比,隨範將軍一起登上城樓,準備痛斥賊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