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都是哈哈大笑,王鬥也不由莞爾,只有高史銀對著謝一科齜牙咧嘴。
溫方亮深思道:“這便是當日大將軍說過的鐵廠礦廠道理吧。”
當時王鬥視察軍工廠時,曾對張貴,齊天良等人說過一番“要使民有活路,必須多分行業階層”的話,在幕府各員中深為流傳,很多人越想越覺深以為然,溫方亮自然揣摩心中。
王鬥點頭道:“不錯,開發漠南,不單是我們宣府鎮的事,必須發動山西全民的力量。”
他說道:“舊日我們查抄晉商,便可以看出了山西官商士紳個個袋中金銀不少,只不過都藏在窖中罷。眼下局勢,以暴力的手法奪取財富已經行不通,又必須甘心情願的讓他們掏出金銀,有財一道發,則是必要的手段前提……”
他目光深沉,緩緩說道:“我們宣府鎮,有自己的優勢,便如軍工、畜牧、礦業、還有許多產品的加工等等。但也有劣勢,便如棉花、食鹽、茶葉、桐油、藥材等都是鎮中缺乏的,與友鎮合作,大可互通有無。”
他說道:“其實採礦什麼,耗費大,利潤低,大可分包給友鎮,讓他們自己開採,我們收購礦石便罷……甚至就在友鎮處,讓他們粗加工,然後我們買回來,加工成甲等鐵,甚至鋼鐵等,然後製成精良的軍火,器械,農具等販賣回去。這樣我們收益更大,友鎮當地百姓,也有一口飯吃不是?”
王鬥揹著雙手,繼續緩緩道:“未來在漠南各處,我們還要大規模種植小麥、棉花、大豆。小麥這方面,我們要種植最多,糧食必須控制在手上……當然,願意種糧食的商人百姓,我們也要大大鼓勵支援。”
“棉花、大豆什麼,可以鼓勵各地商人百姓多多參與,畢竟這些作物種植比較麻煩,需要廣泛的人手,然後我們包他們的收購,大豆也是如此。
“最後從棉花采出到布匹,我們可以設立大規模的工廠,或是豆料加工的廠坊,宣府鎮這邊人等,可以幹些精細的,友鎮那邊,作些繁瑣的……”
“漠南的畜牧業,一樣如此,不管怎麼說,最後大家都有飯吃,彼此雙方的合作,也會越來越緊密!”
王鬥總結說道:“看到有錢賺了,不論商人或是士紳,才會踴躍投資。未來我們設立大銀行,他們也才會心甘情願的將地窖中金銀拿出來儲存,最後便若山西百姓的錢袋子,都交到我們手上來經營!有此財力,經營漠南,只是閒庭信步!”
眾將都覺佩服得五體投地,瞧瞧大將軍這腦袋,真是怎麼長的。
贊畫秦軼感慨地道:“小民要求不多,其實只需有一口飯吃,便是萬家生佛之事。”
其實他多少有些聽出王鬥語中玄機奧妙,只是也沒有細想太多,眼下這個世道,不論你活計再苦再累,饑民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皆會感恩戴德無比。
秦軼可以想象,大將軍這政策出後,山西不論軍民商紳,均會大加擁護,大將軍的威望,也不動聲色間就籠罩了三晉各處,還是兵不血刃的,越想,他就越佩服王斗的手段。
看眾人神情,王鬥點頭,實際上他這手法說穿了也談不上高尚,因為放在後世,就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經濟殖民!
以比較溫和的方法控制周邊人口與產業,似乎梯次的,以原料或產業方式向高階傾斜,便如高階才是最終主人,餘者只是附屬務工物件,典型的,便是幾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
當然,對這個時代來說,這種手法是各方都能接受,而且普遍讚揚的。
畢竟原料供給,產品粗加工,需要的就業崗位非常多,老百姓們有了活計,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更隨著財富的積累,他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自然會對提供此策的王鬥感恩戴德。
而且比起粗暴的掠奪,這種手段隱晦且又高明,不是才智高絕之輩,等閒難以看出。
以往晉商在大同鎮、山西鎮等處抵制宣府商貨,也引起了王斗的思考,確實,將什麼廠坊都設在宣府鎮,不免斷了餘處商人的活路,此計一出,算是皆大歡喜。
隨著周邊地區對宣府鎮的越加依賴,自己還可以很輕鬆就控制這些地方,他王斗的設想雖然不是最高尚的,卻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特別在這三晉之地。
也可以想象,隨著商貿的繁華,原料的流通,未來的漠南,三晉各處,一個個米鎮,鐵鎮、棉鎮、牛鎮將會雲集,財富不斷在高階、中端、還有低端處流通。
各類階層將會不斷誕生,不論富豪或普通百姓,皆可找到自己生存方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