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王鬥攻打涿州時,當時被清兵俘獲的陳晟獲救,俘虜的日子受盡苦楚。加上父親與弟弟死難,所以陳晟對韃子有著血仇大恨,當時王鬥攻打嶽託軍營時,陳晟還報名參加填壕好漢的隊伍。
隨舜鄉軍進入保安州後不久,陳晟將自己的家人,一妻一妾,二子一女從安慶接來,暫時經營些買賣。東路大屯田後,他與家人被安置在懷來一個屯所內。
舜鄉軍招募新兵時,因為他精通火器,拳腳不錯,又有在涿州填壕的經歷,所以順利成為舜鄉軍一員。與他同時參軍的陳旭則是入了後勤司,他的女兒陳酥娘雖然嫁給新軍千總吳爭春,不過陳旭一樣要從小兵做起。
依王斗的規定,這些新軍五年後可退役,退役後他們擁有東路軍戶戶籍,分取熟田五十畝,耕牛農具等物。平日作戰的盔甲兵器也歸他們傳家擁有。
與一些新軍不一樣,陳晟並不打算到時退役,他打算職業從軍,努力成為舜鄉軍的領軍軍官,到時殺盡韃子,為自己的家人報仇。
反正從軍五年後就可成為軍戶,分到田地。五十畝地,可以讓自己家小安心度日了,沒有後顧之憂。更不用說自己平日作戰還有殺敵分賞,家小生活更為寬裕。
讓陳晟很有興趣的是,定國將軍打算在東路推行一項新制度。便是以土地獎勵軍功,那些殺敵分賞銀子,可以換成相應的土地積分,每五年分配一次,賞賜給相應的土地。
雖說這些土地只能在塞外,東路境內的田地,不得賞賜,不過還是引起了舜鄉軍將士們的普遍興趣。象一些老兵參戰多年的,獲取的金銀眾多,早對金銀失去興趣,不過土地就不一樣了。
東路每戶軍戶的田地是不能買賣的,必須世世代代傳家,轉讓買賣是大罪。而且若誰有突然的金錢急用,可以申請官方貸款援助,舜鄉軍中設立的錢莊很樂意幫忙,所以軍戶們也沒必要變買田地。
然中國之民對土地的渴望是無限的,誰都想擁有更多的田地,所以王鬥應景推出那項制度。
以軍功獎勵的土地可說無限,在東路之內,一戶軍戶只能擁有五十畝地,軍官是一百畝。而在塞外,若是擁有軍功,獎勵的土地可能最後會達到幾千畝,幾萬畝,想想就讓人心動,雖說這些土地都需按畝納稅。
陳晟當然動心,他也常常在想,若是自己有朝一日大仇得報,再在塞外擁有一個大大的莊園,一個大大的牧場,那人生就非常美好了。
陳晟現在只是一個普通的鳥銃兵,這種美好的前景現在只能想想。當然陳晟有信心達到這個目標,他本身就有童生的學歷,比很多新兵多了一個優勢,他本來也有武藝底子,會拳腳,會打銃。
進入舜鄉軍後,他刻苦訓練,現在也算是本部的神槍手,只要有軍功,肯定升遷快。
在陳晟的身旁垛口,站著他的好友鞠易武,鞠易武是一個清秀的小夥子,因為時常面無表情,神情嚴肅,所以在隊中博得一個冷麵鞠的外號。
鞠易武整天不吭一聲,很少與別人談起自己的事情,只有陳晟知道,他的家人一樣被韃子殺光,對韃子有著刻骨的仇恨,整天想的也是報仇。所以這個遼東工匠雖說善於打造火銃,卻沒進入軍工廠而是加入軍隊。
與陳晟一樣,鞠易武也是神槍手,兩個同樣沉默寡言的人卻是難得的知交好友。
此時二人一樣使用的都是燧發魯密銃,舜鄉軍中每個千總都會分到一百多杆魯密銃,發給部中一些神槍手使用。
對燧發槍,也就是自生火銃,舜鄉軍中早總結出它們的使用規律。啞火率高,所以列陣對戰不能用,不過守城守牆戰卻可以普遍使用,因為有充足的時間再扣動一下板機。
若是野戰對列,陳晟等人一樣手持火繩槍,他等於有兩杆銃。
……
那些闖軍飢兵仍是狂吼著衝來,可以看到他們那扭曲猙獰的面孔。
五十步!
“放!”
震耳欲聾的鳥銃聲大作,吶喊衝鋒的闖軍飢兵倒下一大片。
陳晟瞄準的是闖軍人群中一個督促的哨總樣式的人,戴著白色氈帽,身上披著罩甲,舞動著一把腰刀狂喊。陳晟扣動板機,他的燧發魯密銃噴出一道凌厲的火光,那闖軍哨總胸前激射出一股長長的血箭。
這哨總雖然披著罩甲,也就是胸甲,還是那類沒有鑲嵌鐵葉的棉甲。連清兵的雙層重甲也擋不了舜鄉軍的火銃。更不說這種簡單的棉甲了。
那哨總踉蹌向後摔倒出去,緊按著傷口滾倒在地,他一時不死,大聲喊叫起來。
陳晟射擊後,立時後退,將位置留給身後的鳥銃兵們。
這個正面羊馬牆有二百個舜鄉軍鳥銃兵防守,他們分為四層,形成源源不斷的火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