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大明反超了,大明反超他們六百年了。
這一次,時代屬於大明,時代的脈搏被大明所掌握,大明將佔盡先發優勢。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的基礎,所以大明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的底氣十足、理所當然。
這些建議在中央代表會議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原則上並不反對這一系列的建議,覺得這一系列的建議符合大明國的建立初衷,符合民眾的利益訴求。
但是每一項該怎麼花錢,該怎麼投入,該怎麼構建直達基層的垂直執行體系,需要詳細的資料和討論。
蘇詠霖就把自己準備好的詳細的資料拿出來共享,大家一起討論,尤其注重財政部方面的意見。
整個中央代表會議期間,這些政策被一條一條的拿出來討論,一條一條拿出來做詳細的分析和決斷。
當然,沒有人可以否決蘇詠霖的決心,蘇詠霖的決心毋庸置疑。
這個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建立提案最終在中央代表會議上得到透過,拿到民眾代表會議上做審核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波瀾。
最後,這些建議無一例外都得到了民眾代表們的熱烈歡迎和支援,他們全票透過了蘇詠霖的建議。
在關於社會保障體系的一系列建議之外,蘇詠霖還首次提到了非集體所有制下的民間私營經濟體的事情。
大明目前的經濟體系毫無疑問是集體所有制佔據絕對的主體,從工業到農業到商業,主要份額都在掌控之中。
農業是透過集體農莊制度花了十八年時間調整過來的,目前全國已開墾可耕種土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在集體農莊的控制之下。
工業那就是大明建國十八年來一點一點拉起來的。
透過新式管理的工場逐漸接管了金國宋國和西夏等等國家那一點點的家底子,然後轉變為新式工場,整合舊有技術人員,提高了生産力。
接著又開闢數量龐大的各類工場,採用全新的蒸汽式生産工具等等,反正基本上都在國有掌控之下。
目前來看,明國的經濟主要也就是商業方面給私營經濟體開了一道口子。
比如什麼民營飯館小攤,可供住宿的民營旅店,提供交通運輸服務的民營交通工具租賃店鋪,民營衣物店鋪,作為公立大醫館補充的有營業準可的民營診所等等。
說是集體所有制控制大明的經濟命脈,但是在關乎民生的不少方面,民營經濟體的數量其實並不少。
尤其在蘇詠霖提出要給民營經濟體以生路、拒絕大包大攬的政策導向之下,財政部在這五年裡的的確確放開了不少産業交給民間運營。
比如曾經很賺錢的水冰司,專門搞冷飲和水飲之類的,林景春就含淚把它放歸民營,交給民間自由經營,然後惡狠狠的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運營標準和懲罰標準。
又比如財政部之前控制的一系列餐館也在這幾年裡面全部退出了運營,交由民間自由運營,把這塊利潤讓給了民間。
財政部讓出的利潤空間是很大的,然後轉而設立了一個民營經濟體的質量檢測部門,專門針對這些民營經濟體設定嚴格的各項指標,要求他們嚴格遵守,以維護民眾的基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