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詠霖搖了搖頭。
“一個嬰孩剛出生的時候也沒人知道他能做什麼,我們需要有耐心,更何況,這是已經準備了五年的計劃,無論是眼下的金銀,還是未來的金銀,大明都非常需要。”
辛棄疾對此不置可否。
之後在執行委員會的內部會議上,蘇詠霖的建議沒有遭到反對,就算是辛棄疾本人也沒有明確反對,當然了,蘇詠霖也承認,辛棄疾的憂慮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與南洋探險船隊在流求大島和呂宋群島上所發現的數量龐大規模龐大的諸多礦脈不同,北洋探險船隊算是命途多舛的。
北洋探險船隊的第一次航行歷時一年,當他們回來之後,根據他們的訴說,大概是抵達了阿拉斯加地區,看到了一片荒蕪的雪原。
當時船隊遭遇了兩次規模較小的海上風暴,損失不小,且很多人生病,凍傷,船隊士氣低落,在當地建造了一個停靠基地之後,就返航了。
有趣的是,他們帶回來了一些被捕捉到的海豹和一頭渾身純白的北極熊,這被認為是此次探險航行的最大收獲。
雖然這大家夥抵達大明之後因為水土不服很快死掉,但是他純白的熊皮被製成衣物或者手工藝品之後,會有極高的價值,可以往國外賣個好價錢。
盡管如此,一張熊皮也不可能彌補這一次航行的損失,因為損失的確比較大,非議很多,若非是蘇詠霖的支援,北洋探險船隊可能就沒有第二次航行了。
第二次航行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和準備,順利抵達了阿拉斯加地區,這一次他們在這裡發現了成群結隊的因紐特人。
船隊成員驚訝地發現因紐特人的相貌與他們過於相似,一時之間還以為自己來到了親戚家裡,但是對方居住的地方距離華夏本土如此遙遠,實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因紐特人也因為明國人與他們相貌類似,且沒有敵對行為,所以沒有與他們敵對,反而是嘗試交流。
雙方連叫喚帶比劃的交流一陣,總算讓這個因紐特人部落瞭解了明國人在這裡設下居住基地沒有惡意,只是為了停留,他們還要去更遠的地方航行,在這裡是休息。
船隊負責人、複興會世界聯絡部航海司第一負責人陳震先帶著船隊部分成員拿著船隊上的一些食物給因紐特人看。
這是一些醃製肉類和醃菜,還有在船上專門種植的蔬菜與少量水果,還有大量豆芽菜,以及他們隨身攜帶的茶葉等等。
因紐特人對這些食物是從未見識過,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意識到這些是食物。
他們謹慎的接受了部分明國人贈予他們的食物,並且挑選一些人食用了這些食物,觀察他們的反應。
等這些人驚喜的表示這些食物美味異常且完全沒有任何不舒適的感覺的時候,因紐特人才確定了明國人的友善。
然後他們為了表示感謝和友好,也拿出了他們的食物贈送給明國人。
時值冬季,天寒地凍,因紐特人贈送了各類魚肉、海豹肉,還贈送了他們獨特的美食醃海雀。
陳震先知道其他的肉類,但是對於醃海雀這個東西有點好奇,因為這些東西散發著一股臭味兒。
值得一提的是,陳震先的口味很重。
他是江南人,家鄉有製作醃製類食物的習慣,那種臭中帶著香的美味是他所喜愛的,所以他不像其他人,第一時間就對這種黑黑的臭臭的食物退避三舍。
他請教了當地人該怎麼吃這種東西,當地人咧嘴一笑,拿著醃海雀對著屁股的地方一擠、一吸,然後滿臉陶醉滿足之色。
陳震先後來表示當時他其實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
但是當那種詭異的汁液真正入口的時候,他還是感覺一股奇臭無比的味道直沖腦門,直接給他幹翻在地嘔吐不止。
重口,實在是重口!
當然因紐特人也不會認為不能吃這種美食就不是友人,他們自己內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重口,吃這玩意兒吃吐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有些因紐特人會選擇拔掉羽毛吃肉,而不是吃這身體裡詭異的汁水。
反而是明國人給他們帶來的食物更加符合他們的口味,而最讓他們驚喜的,還是明國人帶來的食鹽和充作燃料的蜂窩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