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詠霖感到頭痛的同時,也覺得欣慰。
“你的精神和辦事方法我是贊同的,你有在民眾代表大會上提案的資格,我當然也不能否決民眾代表大會的決議,但是幼安,我這樣做,是為了給後來者一點力挽狂瀾的可能性。
你要知道,我們的內部,會不斷的出現喬豐、魯甸還有梁元凱、張茗之流,他們在地方還好,但如果就在中都呢?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呢?中都朝廷的權力過於集中,不是好事。”
“我不反對您的一些想法,過度集權的確不是好事,這是前宋的教訓,所以我大明對地方的權責是有規定的。”
辛棄疾搖頭道:“但是兵權例外,兵權決不能分散,不管是正規軍隊,還是民兵。”
“現在也沒有分散,地方民兵系統只在特定的狀態下有自主行動的權利,大規模調動還是需要軍事部的許可。”
蘇詠霖苦笑道:“我只是認為,一定程度上的松綁對地方是好處大於壞處的,只是這個程度可能需要隨時微調,而不是一口氣收走。”
“您不能說服我,我也無法說服您。”
辛棄疾微笑道:“這樣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那麼,就讓民眾代表大會來決定那一種意見更符合民眾的看法吧。”
蘇詠霖無奈,嘆了口氣,點了點頭。
他沒有繼續堅持要求辛棄疾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辛棄疾不會改變。
這個問題留待之後再做討論,接下來,他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即全力準備、盡快召開第一屆中央代表會議和第一屆民眾代表會議。
大明需要透過這兩場會議的結果正式宣佈大明將結束帝國的體制,結束皇權的統治,回歸到複興會理想中的民主之國的狀態。
而對於這個全新的國家體制,蘇詠霖和大家商量了一下,準備用一個全新的稱呼來稱呼這個國家。
國號為明雖然不會改變,但是國家體制已經在事實上發生了變化,大明不再是大家傳統印象中的帝國,如果沒有全新的國家稱呼,那麼很容易讓人繼續預設大明是個帝國,這不好。
“過去,有很多人以【帝國】的稱呼來代替大明正式的國號,這一點我不是很滿意,大明不再有皇帝,也不能用帝國的代稱來指代大明,我強烈建議選取一個全新的代稱,以確定大明的民主屬性。”
九人決策小組於是開始了集體的頭腦風暴。
最後大家比較傾向的一個選擇是【民主國】,既然講究民主,把就幹脆讓民主概念直接進入國家代稱之中,大明可以稱作大明民主國,這比什麼都來得更加直接。
蘇詠霖更喜歡共和這個名詞,於是以共和元年是中華信史開端為理由,認為可以在國家名號中增加共和二字,以【大明民主共和國】或者【共和國】代稱大明。
然後蘇詠霖進一步提出沒有皇帝之後,帝制年號也就沒有了,繼續用洪武紀年也不好,大明需要全新的紀元方式。
又因為華夏紀元工程尚未有突破性進展,目前尚且不能確定以何時作為華夏紀元的開端,所以,幹脆採納可以作為信史且沒有什麼特殊屬性的共和年號作為替代性質的紀元年號。
以大明的國家屬性,將共和與民主並列,賦予共和全新的含義,從而使得共和又能代表新時代,也能代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從未斷絕。
如此,不僅能用以紀年,更能將某些儒家學者曾提出的華夏文明滅絕傳承的論述徹底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