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和占城國之間的事情在滅宋成功之前不屬於明國的核心利益範疇,本身也和明國沒什麼往來關系,蘇詠霖精力有限,沒必要關注。
不過現在大明國的疆域已經推進到了這一線,還有未來的航海計劃和革命計劃,那麼全方位瞭解一下東南亞的這些國家以及他們的現狀就很有意義。
古代中國長期以天下之中的天子之國自居,以四方國家為邊遠地區的蠻夷之國,懷著施捨的心態允許他們接觸並且學習中原文化,等著他們主動過來尋求宗藩關系。
中原王朝往往並不會主動前去尋找他們、瞭解他們,也不認為有那個必要,四方來賀是常態,主動出去找則有失身份。
至少官方層面這樣的行為是比較少的。
所以歷朝歷代的史書上對於世界各國的描述與朝代國名變遷都十分的模糊,對於他們的政治狀態、風土人情什麼的也是很少關注。
而這些,都是蘇詠霖需要關注的事情。
天網軍佈置在嶺南地區的分部除了瞭解嶺南地區的情況之外,也有著瞭解東南亞各國與政治現狀的職責,甚至於在一定程度上對外刺探訊息還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業務。
他們的密探和外圍勢力廣泛以商旅的形式存在於當地,甚至透過學習當地語言結識當地人,然後利用當地人對政權的不滿而吸納當地人作為外圍組織成員,發展更進一步的情報工作。
也因此,天網軍對於東南亞各國的民俗風情也瞭解了不少,並不單單著眼於政治狀態。
蘇詠霖雖然對天網軍過於重視外部訊息刺探感到不滿,但是並不認為刺探外部訊息就不重要。
馬子昂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對東南亞各國的訊息瞭解不少,甚至可以說是專家了,所以他未來也會是天網軍西南組的重要負責人之一。
透過馬子昂的一番詳細解釋,蘇詠霖算是大體上搞清楚了當前這個時期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生態。
首先,這一時期國家明面上的國家沒那麼多。
大理算一個,在緬甸地區的蒲甘王朝算一個,南越算一個,占城國算一個,然後就是真臘國和三佛齊王國。
每一個都有點規模,每一個都有點實力,每一個都不那麼簡單。
他們的國家政權組織程度不一。
有的組織度高一些,中央比較強勢,有較強的軍事動員力。
有的組織度低一些,地方豪強勢力很大,遍地是大王,短暫又輝煌。
目前明國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南越和大理國身上。
大理國在宋滅亡之前和宋的關系還是勉強過得去的,比和南越的關系要好,宋也承認大理國的獨立地位,大理國也沒怎麼和宋呲牙裂嘴,雙方維持著恐怖平衡。
且就大理國的狀態來看,其內部也有著諸多矛盾,中央未必強勢,地方也有很多勢力,自保有餘,進取不足,只要沒有明確的外部危險,他們很難說會全面武裝起來。
與之相對的,南越李氏王朝可就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