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伯坐在座位上看似冷靜,但是他的雙手死死絞在一起,足以顯示他內心的極度不安。
虞允文數次深呼吸,內心思慮百轉千回。
六人小組經歷了段時間的宕機之後,被陳康伯招呼著起來做決策。
“現在的局勢已經容不得我們做出任何的錯誤決定了,也容不得我們再有任何的猶豫,我建議,立刻調發禁軍精銳、江淮精銳和川蜀精銳三支大軍支援襄樊。”
陳康伯的建議讓其餘五人眉頭緊鎖。
顯然,陳康伯的建議是總體戰的建議了。
他這樣做就是要求南宋放棄一切幻想,調動全部的精銳馳援襄樊,解開襄樊圍困,在襄樊和明軍打一場決戰,一口氣決出勝負。
在其它人看來,這個計劃未免太過於冒險了。
周麟之就強烈反對。
“陳相公,且不論大宋集中精銳和明軍爭鋒能否獲勝,單說各地精銳一旦抽調,那麼其所面對的明軍一旦發起進攻,又該如何?”
“明國還在修黃河,出動一支軍隊攻打襄樊實屬不易,他們應該沒有發動三方面軍隊同時南下進犯大宋的能力。”
陳康伯緩緩道:“而且我也不是要抽調全部的軍隊,抽掉一半,只是一半就可以,若不抓緊時間馳援襄樊,襄樊一旦崩潰,大宋是個什麼下場,諸位不會不清楚吧?”
“應該?”
周麟之搖頭道:“軍國大事,【應該】二字如何服眾?陳相公,你是樞密使,怎麼能如此不嚴謹?”
陳康伯沉默了一會兒,嘆息道:“那麼,諸位相公又有什麼好辦法呢?”
好辦法不常有,提出反對的人更不可能常常有,反正宋朝又沒有規定提出反對者同時也必須提出可以執行的動議,那當然是嘴炮隨便打,沒有任何後遺症了。
可是眼下不是打嘴炮的時候,問題迫在眉睫,皇帝昏迷不醒,必須拿出一個章程來應對,否則襄樊不保,南宋亡國在即。
沈該試探著開口。
“能否派人和明國商量一下,這仗不要打,簽訂和約可以嗎?”
沈該的建議一經提出就遭到了其餘五人的強烈反對。
陳康伯更是反對急先鋒。
“眼下這個局勢大宋可有任何能夠拿得出來談判的籌碼?如果沒有,那就等著被人宰割好了!明國已經割走了一半的淮南,難道現在我們還要交出一半的襄樊之地嗎?”
沈該的建議被直接否決,連一向穩妥的葉義問都不能接受這個選擇。
葉義問思忖再三,終於開口。
“陳相公,你能保證明軍不會在其他方向發起進攻嗎?”
陳康伯聞言苦笑。
“葉相公,這個問題,恐怕連蘇詠霖都沒有辦法準確的回答你,他自己都未必能保證他不會更改作戰計劃,行軍作戰,哪有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