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遼國公府外的幾條街道可是了不得了,江南各處的富豪世家過來,都是特意來看看,也算是開開眼界。
在富庶如江南的所在,也很少看到這麼寬的街道,這麼整飭有序的規制,比起那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巷來說,這樣的街道顏色一致,街道也都是石條石板鋪地,沒有什麼雕刻和紋飾,但這樣的整齊肅然中,又有一種另外的美感。
街兩旁沒什麼門臉,只是一個個黑漆的大門,大門上方都是匾額,寫著某某號,某某店,門前有肅立的夥計和護衛,兩側有專門停靠馬車和馬匹的區域。
這些商號店鋪放在任何一處,都是響噹噹的名號,牌匾上的大字會讓人看得肅然起敬,這裡的夥計臉上也都是沒什麼殷勤的笑意,反倒是有幾分矜持在,真有客人上門,他們才會不卑不亢的接待。
走在這街上,再怎麼放肆的人都能感覺到壓力,走路都會變得輕手輕腳,生怕會驚擾了旁人,顯得自己沒有規矩。
有那在京師做過官的人物見識過之後,私下飲宴中談論,說這幾條街道的氣派和京師大明門左近依稀有些相似,那人還說,這也說不上逾越,想想這幾條街店鋪裡每年過手的銀子錢財,是個什麼驚人的數目,有這樣的氣派也不過分了。
實際上一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但見識過那個時代上商業風貌的王通,對三江系統的各個門臉也是這麼要求的,能在外面這幾條街上開業的,那可是大明最了得的商業巨頭,看到這個氣派,自然是要有樣學樣。
在這幾條要緊的街道之外,才有各色的酒樓飯館,甚至還有頗為高階的青樓之處,這都是談生意攀交情的所在,大家總要有這樣的場合作為潤滑。
王通經常在一處茶樓閒坐,這茶樓差不多是三江系統專門為王通建造的,有一面正對著一個不大不小的花園,景緻頗為不錯,王通一般坐在隔間之中品茶看景。
這家茶樓是這片區域中最高階的所在,一般也就是在商家派駐在松江的第一和第二位的人物才有資格過來品茶閒談,大家都是輕聲細氣,附帶說一句,這個茶樓用的是會員制,花錢是進不來的,要領了牌子才行,這個牌子的發放則是由三江銀行總行負責,錦衣衛負責審查,有此處的牌子,已經是松江府的一個身份象徵。
萬曆二十年的三月後,王通差不多每曰總要抽出一兩個時辰在這裡,和一些客人見見面,聊得很久。
請的這些客人倒不是什麼商業上的精英或者官面上的人物,都是在松江港口這裡停泊的船主海商,尤其是以跑過倭國和朝鮮的居多,這些海商船主能被王通請來問詢,對他們來說都是莫大的榮耀。
問詢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朝鮮和曰本的情況,人文地理,到政治格局,無所不問,只要是有關的,王通都想知道。
但海主海商們也不過是做貿易罷了,他們所瞭解的也就是在港口那邊知道的,讓王通比較意外的是,不少人的船上居然都有朝鮮人和倭人做水手之類的活計,這就更方便了,詢問本地人想來更直觀些。
不過這些做水手的,知道的事情也不多,漂洋過海在船上做苦工,本就是社會的底層,怎麼可能知道很多。
“高麗那地方窮的很,能種的地都在李家和金家手裡,叫什麼文武兩班,你如果不在這兩班的家裡面,一輩子也做不上什麼大官”
“他那個勞什子朝鮮王過的還不如天津衛一個二等富商,在朝鮮能每頓飯吃白米的,那都是了不得富貴人家”
“他朝鮮的兵丁,連大明種地的軍戶都不如啊!海猴子當年在仁川用了幾百手下,就跟趕羊一樣將幾千朝鮮官兵到處跑,倒是有些海上人比較能打,都是在各處假裝倭寇的,也是替海主們賣命”
“朝鮮重文輕武的厲害,在大明,這武人還有幾分體面在,在朝鮮一家兩兄弟,若是有人學文,有人學武,那個學文的就是在堂上讀書,那個學武的直接就是像奴僕一般”
“小的以往還向著漢城裡面賣些東西,和幾個當地的富人也熟,他們朝鮮的小朝廷,裡面傾軋的厲害,經常一家這個月風光,第二個月就全家抄斬,小的不少生意都是這麼賠進去的”
“要說朝鮮和倭寇那邊,朝鮮南邊說難聽點就是九州和西國那幫大名的糧倉,體面點用錢去買,不要臉的直接過去搶”
各種各樣的訊息彙集了過來,王通總算明白朝鮮這地方到底是什麼狀態了,當真是國窮民弱,偏生內部又是腐朽不堪,這樣的國家實在是不堪一擊。
不過,接下來說起曰本來,那地方又和朝鮮不同,王通也感覺自己開了眼界,開始做請人來問訊本來是公事,到了後來,王通發現自己對這個也是非常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