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行軍和補給是一回事,大軍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取勝,王通這邊不過萬餘的步卒,千餘的騎兵,加上炮隊和輜重隊才不到一萬六千人,而瀋陽城下的女真和蒙古聯軍接近四萬的數量。
至於去往鐵嶺衛的各鎮聯軍也不過是萬餘騎,而科爾沁部和蒙古各部的聯軍在鐵嶺衛下的騎兵近三萬。
依舊有探馬能夠接近大軍,畢竟千餘騎兵的數量有限,無法面面俱到,在這樣嚴密的遮蔽下所看到的資訊可信度就愈發的高。
實際上,遼鎮各處,從遼東到遼北,從明軍控制的區域到韃虜控制和活動的區域,這幾天都漸漸知道了訊息。
薊鎮萬餘步卒留守遼鎮,各鎮援軍的騎兵去往鐵嶺衛,王通自帥虎威軍前往瀋陽解圍,這種戰術稍微知道些兵法的人都覺得荒唐,敵分幾路,你也分幾路,你的每一路還比敵人的每一路要弱。
遼南一代,分手副將孫守廉已經打的很吃力,已經是落了下風,根本沒有辦法幫忙,甚至還需要王通這邊的援助
而且目前遼鎮的局面和韃虜不同,遼鎮現在元氣損傷,抽調出來四千精銳之後,其餘的力量只能是在每一處要點固守,無法再行增援,而韃虜這邊則是從容很多,目前奴爾哈赤隨時可以在赫圖阿拉進入遼鎮增援,任意增強每一路,韃虜這幾路人馬還可以互相支援,隨時可以集中更優勢的力量。
****************
東征大軍來到遼鎮,所有人都覺得局勢要變好,誰也沒有想到,現在局勢變得更壞。
王通明明是個善於用兵的將領,又是取得了那麼多勝利,卻沒想到他做出了這麼荒唐的分兵幾路之事。
如果說這麼做有什麼深意倒也罷了,可沒有人能看出來,如果說這些都做不到,能夠做到守密也好,可訊息卻在遼東遼北傳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韃虜能打這樣的勝仗,也不是蠢笨之人,他們自然明白該如何應對。
遼陽和瀋陽之間地勢平坦,圍困瀋陽城的幾萬韃虜知道瀋陽城內沒有太大的力量,他們已經在瀋陽城下囤積了足夠的糧草輜重,地形也是熟悉。
王通帶來的虎威軍和瀋陽城內的力量加起來,也遠遠比不上城下的韃虜大軍,因為這個優勢,所以韃虜大軍索姓是在瀋陽城南擺下陣勢,等待接戰。
韃虜派出了幾隊騎兵,準備去截斷明軍的糧道,卻發現虎威軍的糧草都是依靠本隊的大車裝運,並沒有從後面跟上的運糧隊伍。
就算是大車裝著糧食再多,也有用光的一天,官兵們在這樣隨時可能用盡糧草的狀況下作戰。軍心定然不穩。
都知道王通曾經在土默特草原上取得輝煌的戰績,可那時候他手中有三萬多的力量,還有薊鎮的大軍,薊鎮兵馬在草原上可是威名赫赫,可這一次他只有萬餘步卒,薊鎮的兵馬都讓他留在了遼陽城。
所謂必敗之處王通所率領的大軍已經佔了幾條,眼下這局面只讓敵人樂觀,友軍悲觀。
倒是有一點這明軍做的不錯,行軍途中守備森嚴,韃虜派出的馬隊想要鑽空子襲擊都不容易,靠的近了還有被弓箭和火銃打中的可能。
這行軍途中的接觸,倒是讓沒見識的蒙古和女真人看到了虎威軍的富貴,那些大車,拉車的馬匹,士兵手中的兵器,身上的鎧甲,都是讓人流口水,如果能把這一支力量吃下來,那立刻就會陡然一變,實力驟增。
汗王臺吉們這麼想,下面的軍將頭目普通的兵卒,卻想著只要是答應了,都可以給自己弄到更好的裝備,發一筆小財。
越來越多的人,彙集在瀋陽城下,對女真蒙古聯軍來說,局勢一片大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