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點了點頭,又是開口說道:
“做漢人好?還是做蒙人好?”
這些問題和目前的審案,和寧夏城這大半年來的亂局沒有一文錢的干係,不過哱家父子愣了愣還是要回答,哱承恩悶聲說道:
“那些韃子有什麼好處,就算是部落裡的貴人,連個燒刀子都喝不起,女人身上都是腥臭味道,夏天到處走,冬天窩在帳篷裡,這樣的曰子莫說是陝西里面的府縣,就是寧夏的堡子也比他們強。”
哱拜又是嘆了口氣,王通的問話卻是勾起他的往事回憶,聲音變得低沉起來,一時間也忘了現在到底是個什麼場面。
“侯爺不知道啊,草原上的曰子太苦,連牛馬糞便都不能丟,還要用來燒火,貴人們吃肉,下面的人只能吃野菜和那些奶做的東西,就連這個都未必吃的飽,小人還在草原上的時候,給那些酋長養馬養牛,那才叫苦,有時候天冷些,一陣大風雪過去,第二天帳篷裡就能凍死人,人死了還要用來喂貴人的狗,頭蓋骨還要鑲銀邊做酒碗,這還是大部落,那些小的,往往是一陣大風雪,甚至是得了什麼疫病,整個部落說沒就沒了”
王通擺擺手,哱拜也知趣的不再說話,哱拜是蒙人,但哱承恩恐怕就是漢化的非常多了,而且他們明顯是把蒙人的身份看成是汙點,這樣的人,做事還算有分寸,也有軍功苦勞,王通沉吟了會,開口說道:
“哱拜、哱承恩,哱雲還有掌兵做官的你們哱家這兩代人,官都不要做了!”
哱拜父子加上哱拜的義子哱雲,還有哱家幾個子侄都在當軍將,王通這一句話之後,他們就沒有官身了,哱家父子在大明官場也是這麼多年的熬煉,自然明白,王通這一句話之後,哱家就是平民百姓了。
官和民差距有多大,牧奴出身又做到副總兵的哱拜自然明白,可王通的這個處置和他前面的那些話,讓哱拜知道這是難得的恩典了。
儘管哱家父子臉上都有悽然之色,可還是同時磕頭謝道:
“多謝侯爺的大恩,小人在這裡叩謝了!!”
頭磕得咚咚作響,王通卻在那裡沉吟了起來,頓了頓又是說道:
“哱家今後不能在寧夏呆了,哱家子侄孫輩,包括聯姻的大族,都要遷走,你們要避嫌!”
“是!”
下面又是磕頭答應,不過神色更加難看,哱家在本地是首屈一指的土豪,任何一個哱家子侄在這裡,都有極大的號召力,也是官府的大麻煩,既然王通決定寬宏,自然不會留下什麼後患,儘管王通沒有說出一句寬宏的話。
“哱拜,你孫輩男丁有幾人啊?”
問出這句話,哱家父子在那裡愕然,哱拜想要隱瞞,可想了想還是說道:
“小人若沒有記錯,孫輩一共十六人,六女十男。”
這個數字王通開始覺得多,馬上就反應過來,這個在大明這等身份的人家中,實際上算少了。
“除了離不開父母的,就送到天津衛去投軍吧!”
王通這句話讓等待處置的哱家父子都是愕然,哱承恩隨即膝行一步,卻聽到了身後有抽刀的聲音,連忙在那裡跪著哭喊說道:
“侯爺,小人的子侄們都還小,請侯爺可”
“你們不作官了,就不想自己的孩子做官?”
王通笑著反問了一句,哱家父子又是愕然,這對話中他們愕然的次數也太多了些,王通又是開口說道:
“你們全家都搬去歸化,你們的家丁允許你們保留一千,你們在寧夏的資產都要發賣,錢財牲畜什麼的,你們拿去歸化城用,哱家要開個商行,要在天津衛有分號,哱承恩或者哱雲去分號做事!”
歸化城雖說在寧夏東北的方向,但卻在河套的最富庶地方,又是草原上的大城,比起寧夏來要好出太多,而且讓哱家去歸化城做生意,沒了官身,但富貴不會減少,反倒是更強了,至於哱家孫輩在天津衛從軍,哱家在天津衛開設分號什麼的,這其實是莫大的恩典,原本以為是殺頭滅族的罪過,卻沒想到是這樣的處置。
哱拜和哱承恩愣了半響,都是淚流滿面的磕頭下去,泣不成聲的說道:
“謝侯爺恩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