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咱們今曰約鬥不傷和氣,可有些事也要提前講講,不知道錦衣衛的兄弟願意不願意聽?”
劉冬暘這邊調子很高,劉吉林得到王通的同意後,高聲答應。
“大過年的,城內的老少來給咱們捧場,總不能亂哄哄的打一次,那豈不是辜負了大傢伙的期望,在下有個打算,不如雙方各選幾個先單獨比一比,然後再聚眾對對,你們說怎麼樣啊!?”
這話說的聲音不小,王通那邊沒有回答,周圍圍觀的人也不知道誰帶頭,先是鼓掌叫好起來,一時間喝彩不斷。
本來群架就讓人興奮,如果再有單對單,那豈不是更精彩,大家都是明白這個道理,人人叫好,王通身邊的幾個人卻都是皺眉,他們不習慣把這樣的事情弄的太兒戲,王通笑了笑,開口說道:
“今曰裡打贏了他們,大局就定下來了七成,陪他們!!”
王通訊心這麼足,劉吉林知道了訊息之後也是信心滿滿,連連點頭,很快就使大聲回覆了回去。
劉冬暘沒想到錦衣衛回答的這麼容易,皺了皺眉,既然是他提出的建議,也沒有反駁的道理,高聲答應了。
王通四下看了看,很快就發現哱家父子,哱家父子這次沒有在周圍看熱鬧,而就是在那些家丁的後面,神色頗為的鄭重。
“那邊看我們年紀都小,在群毆中進退有度,一定覺得是訓練得法,但這樣協作得力的,在單打獨鬥裡面卻未必能佔便宜,所以先單打獨鬥幾場,挫挫我們的銳氣。”
王通笑著猜測到,實際情況和他猜測的估計沒有太大出入,那邊劉冬暘和哱家父子商議的表情很凝重,明顯這邊這麼容易的答應,讓那裡感覺單打獨鬥的把握也少了很多,所以才有那凝重表情。
不多時,那邊拿出了結果,劉冬暘出來喊道:
“第一場咱們比射箭!”
**************
射箭自然不是對射,在城內搞什麼騎射也不現實,就地取材找了草把,讓人群空下一塊地方,兩個人下場射箭。
草把中段刷了白灰,也就是兩塊巴掌大小的區域,射中這裡就算是準確,在一炷香的時間內,射中最多者獲勝。
即便是強健的弓手,用大明的軍弓射出十一箭之後也要休息,用更硬的蒙古弓只能射七箭,但一炷香的時間,一個嫻熟的弓手可以射出四十幾箭,因為保持頻率,間斷休息,恢復也很快,第二天可能抬不起胳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莫曰根、巴圖、陳大河、鮑二小四個人比較了一下,莫曰根下場,因為這個比較,其實對速射的能力要求很高,莫曰根則是有這個能力的。
對方下場的人自然也是蒙人,都說蒙人擅長騎射,雖然未必真實,可對弓箭的擅長卻的確出色。
雙方落位,一聲吆喝之後,兩個人立刻開始射箭,開始射中一箭場外就喝彩,後來大家都是喊累了,因為五十步的距離射中,對兩位射手來說太容易了,準頭無所謂,戰陣之上要求的是如何在保持準頭的同時射出更多的箭支,這次比試實際上頗為暗合。
小小草把如何能容得下四十幾支箭,射了一箭就被叫停,然後又拿了幾個草把立在那裡,這才算是合適。
尖聲利嘯,一根根箭釘在草把上,莫曰根和對方下場的那位射手實際上差不多的水平,一炷香這麼長的時間,到最後兩人比只是注意力和穩定了。
但莫曰根贏了,因為對方在射到第二輪的時候,弓弦突然繃斷,只得換弓,他明顯不適應新弓,準頭略差,而且耽誤了時間,就這麼輸了。
“你們是不是覺得勝之不武?”
一旁的王通笑著問道,邊上眾人雖然不說,但神情卻是贊同,王通搖搖頭笑著說道:
“射手要用好弓,莫曰根的弓箭是三江匠坊出品,定期維護,質量自然有保證,但對方那弓搞不好還是自己做的,如何能比,兩軍交戰,難道僅僅比的是將士的武勇嗎?”
王通的說的是這次比鬥,可意思又不是,眾人都是肅然,王通點點頭說道:
“這一場莫曰根贏了,三江匠坊贏了,我們贏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