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工匠來了之後,倒也為天津衛的繁華動心了,禁海這麼多年,,還敢造船的匠人都比那些悶頭種地的農戶心思活泛,從前在山東那邊窩著,光是聽到耳聞,今曰來這邊見了真場面,才知道所謂的傳聞形容不如親眼所見。
他們也被領著去看了河邊、海邊,看了海河邊、運河邊那眾多的店鋪,看看這不遜於天下間任何一處的繁盛。
看完這些,有頭腦的人也都明白,天津衛這裡需要造船,需要造大量的海船,船會為天津衛帶來更大的財富,可同樣也會讓造船的人發財。
這樣的規模,這樣的興盛,在這邊造船,可要比在山東海邊那些漁村有前途的很。
個別有雄心壯志的船匠在被領到木場的時候,看到了那些據說只有雲貴深山還有南洋才有的巨大樹木,看到這樣的大木,他們想到了自己可以造怎麼樣的大船。
有動心,有壯志,也有想要回家的,但天津衛這邊的兵卒對他們雖然客氣的很,可看守的卻是嚴實,誰也別想跑。
何況造船的人和海盜和本地綠林都有些糾纏不清的關係,大家還是明白王通這錦衣衛千戶是什麼分量,不知道王通什麼分量,也聽過吳大吳二兄弟的惡名,那兩位惡人都被王通使喚的團團轉,更是得罪不起。
船匠們來到天津衛之後,生活上也是滋潤的很,大魚大肉是管夠的,每曰殺羊殺豬,白麵百米,吃的滿嘴流油。
這樣的飯食,在山東那邊也未必天天吃的到,這邊卻許諾著只要在天津衛做活,這飯食天天能吃到,而且還許諾,到時候把你們家人接來,他們也能過上這個曰子,一家快活。
方方面面,天津衛對這些船匠已經下足了功夫,由不得不動心起意。
************三月十八這天,有手藝的船匠們都被集中在海河入海口北三里處的趙家灣,這邊是從前天津衛軍港糧船停靠的地方,後來荒廢,只有十幾戶人家在這邊打漁為生。
等船匠們趕到這邊的時候,此處已經專門清理出了場地,修建了房屋倉庫,船塢也都修建完畢,廢棄的港口重新修繕。
一百六十三名工匠來到了船塢前等候,距離船塢百餘步的地方,卻有一個一丈高柱子,柱子上似乎還掛著東西,上面蓋著油布,而且還有幾名兵卒神色肅穆的看守,弄的頗為神秘,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工匠們都在那邊盯著竊竊私語。
看著快要到午時的時候,西邊有煙塵揚起,軍將們張望了幾眼,就吆喝著讓工匠們站好,因為王大人來了。
大部分被吳大弄來的工匠都沒見過王通的樣子,可虎威軍這一次次大勝,天津衛繁華成這個樣子,士卒們談起時那種崇拜和尊敬,都讓他們頗為神往,聽到人來,雖然被吆喝著守規矩,可還是忍不住看過去。
“居然這般年輕!!”
等王通下馬,被眾人擁著走到前面來,船匠們各個都是驚訝,有不穩重的人甚至驚撥出聲,王通也不理睬這個驚訝,只是笑著走到了那根柱子跟前,招呼大家過去。
聚集過去之後,王通開口說道:
“各位師傅,看到木場的大木,看到停在港口的番人炮船飛鹿號了嗎?
來到天津衛這些天,看過了匠坊,看過了木場,自然也到停靠在海河裡的炮船上看了一圈,看到下面的船匠們點頭,王通笑著說道:
“請各位師傅來這裡,用意大家想必也知道,就是讓各位造出飛鹿號那樣的船,甚至造出更大的船。“這本是個意料之中的,工匠們都是想到,沒怎麼激動,被請到這邊來,無非是做工拿錢,和在山東沒什麼兩樣,賺的多了些而已。
王通說完之後,轉身把蓋在柱子上的蒙布扯了下來,凡是在場的人,除了幾名知道內情的兵卒之外,其他人都情不自禁的“啊”了一聲。
這木柱上面插著不少木棍,粗看像是個枯樹的模樣,不過木棍的末端卻都掛著閃閃的金餅,每一個金餅都有小孩巴掌大小,一指厚薄。
幾百個金餅掛在那裡,金光耀眼,每個人都在下意識的盤算,這木柱上的金子要值多少銀子,這是多大一筆財富!
“孟四德師傅在船廠籌建出了大力,立了大功,上來拿兩個金餅!”
王通笑著大聲說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