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梟?”
譚將忍不住驚訝的出聲,王通這還是第一次告訴他們這次去對付誰,原本以為那莊子不過是什麼匪窩。
************
鹽稅是大明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販運私鹽,偷逃鹽稅也是處罰最重的罪過,往往很少的份量就是殺頭。
賺大錢的生意就算是殺頭也有人做,各省各處都有販運私鹽的人在,有的是升斗小民為了求三餐溫飽鋌而走險,更多的則是兇橫之徒成群結隊,到處販賣。
不過最大私鹽販運者就是那些官方承認的鹽商,他們手中有鹽引,但一擔鹽的鹽引除卻這一擔官鹽外,還要賣出十擔甚至更多的私鹽,而且這私鹽的相當大一部分都是買到了鄉間村鎮。
把這些私鹽運送到各個村鎮,要保證銷售,要保證不被那些土豪侵害,還要保證沿途運送不被山野之間的匪盜搶奪,還有不要被官府的巡檢和其他鹽商的私人武裝抓到,要防備上面種種,大的鹽梟手裡都有幾十上百的亡命之徒,而且因為私鹽販運利潤豐厚,他們的裝備也是精良。
所謂土匪響馬,手裡拿著把鋼刀,有根長槍,這都算是隊伍裡的主力,其他人的拿著農具木棒,完全是烏合之眾。
鹽梟下面的隊伍不同,有錢就有路子,自然搞得到精良兵器,大刀長矛,制式長弓,頭目身上披甲都是常事,馬匹什麼也不缺。
再加上這販運私鹽規模大了,下面骨幹嘍羅賺的也不少,經常有什麼兵丁鄉勇加入,悍匪亡命之徒也往往被招攬過去,更是精強。
從某種意義來說,太平時節,地方上最強的非法武裝就是這等鹽梟。
這等鹽梟往往是地方上的土豪,熟悉本鄉本土,地方上給他助力,販運私鹽讓他強大,極為的難纏。
************
譚將也就是驚訝了一下,對他來講鹽梟也就是那麼回事,戰陣廝殺,千軍萬馬,塞外韃虜,東南倭寇,那個不比這鹽梟兇惡百倍,馬三標更是大大咧咧的不在乎,等散了之後又是直奔張純德家而去。
等人都走了,王通回到自己的書房,開啟書櫥上一個上鎖的櫃子,從裡面取出兩份文卷仔細閱讀起來。
之所以這次挑上鹽梟,卻也不是隨意而為,船頭香覆滅前後,有一百多艘空置的漕船出現在運河碼頭上,簡單檢查後,就發現這些船曾經裝過鹽。
王通一直有個判斷,那就是天津衛這邊上上下下不過是某個勢力的前臺,什麼海上貿易,什麼私鹽販運,都是為了斂財。
為了誰斂財,如何斂財,王通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人手不足盯不過來是一回事,另外在王通突出奇兵佔領海河兩岸之後,已經是打草驚蛇,佔領之後到船頭香覆滅,這段時間不知道多少相關的人從天津衛城消失,後來儘管潘達和萬稻兩人沒有跑掉,可下面辦差的人卻很多不知蹤影。
沒了人證,僅有物證,根本查不出來什麼具體的東西,不過,有一點王通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卻瞭解到了。
販運私鹽,不是說這鹽包放在漕船上沿著運河售賣就行的,百姓人家一斤半斤,大戶人家十斤百斤的購買,難道還值得讓大船靠岸裝卸一次不成。
這樣的販賣,都需要沿途的鹽梟大豪大量購買,再由他們進行分銷零售,只要找到這些大量購買的鹽梟大豪,或許就能找到更進一步的線索或者訊息。
做出這個判斷容易,怎麼找到這些鹽梟大豪卻是個難題,王通目前在京師有治安司,在天津衛有自己的班底,可能打聽到的訊息也就是這兩處了,那等大鹽梟肯定不會在京津這等地方。
想要查,東廠和錦衣衛的情報系統根本用不動,治安司用不上,難道派人出城去到處打聽不成。
不過王通卻也有辦法,透過楊思塵給內閣大學士申時行寫了封信,申時行在刑部有不少能用的人,刑部又和地方上各府縣聯絡密切,拜託地方上的地頭蛇去查,這事情就簡單了許多。
臘月中的時候,青縣一名捕頭來到天津衛,主動到錦衣衛千戶官署求見王通,告訴他那個莊子的情況——當地大善人鮑單文,暗地裡被人叫做“肥狼”的大鹽梟,販運範圍包括北直隸和山東幾府的大豪。
青縣知縣即將卸任,做事也大膽了些,寫了一封呈文直送河間府,說地方上有此大患,請上峰派兵會剿,然後在幾方面有意無意的推動下,變成了大兵駐防不可輕易調動,事急從權,請分駐天津錦衣衛千戶王通辦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