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魯再不識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做好這一切,劉毅讓眾人去休息,他去檢視了一下裝著王莽頭顱的玉匣子,果然,比起之前,這玉匣子的陰氣又弱了不少,看來剛才王莽的確又被制裁了。
“再給他加點三牲祭祀吧。”
劉毅現在是既怕王莽過得苦,又怕王莽太幸福,只能用一點,喂一點。
倒是那銅雀依舊如當初剛剛挖出來的時候一樣,給人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劉毅也不敢深入探索,巡視一圈之後便又去休息。
沒兩天,黃忠來了。
劉毅親自到襄陽城門迎接。
黃忠萬萬沒想到劉毅不僅知道他,竟然還親自迎出城門,這種高規格待遇讓這老將感激涕零,當場就給劉毅跪了。
“末將黃忠,參見丞相!”
劉毅趕緊將黃忠扶起,笑道:“早就聽說黃將軍威武霸氣,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一番寒暄,眾人高高興興的回太守府,劉毅下令大賞三軍,與眾將共飲。
又三日之後,各路大軍陸續趕到,荊襄大地,戰鼓喧天,號角連營,旌旗遮天蔽日。
震天的戰鼓再次響起,戰爭的濃雲縈繞天地。
陳宮也提領顔良、文醜到襄陽。
這兩個人在濮陽城大牢蹲了大半年,好在沒有受到什麼虐待,看起來精氣神還可以。
現在袁紹已經死了,袁熙的兒子袁謙成了鄴城候,袁家雖說失勢,但好歹沒有被趕盡殺絕,劉毅對袁家後代也算寬容,顔良、文醜原本以為自己必死,沒想到劉毅竟然還要讓兩人當將軍帶兵,頓時感激涕零,發誓要誓死效忠劉毅,效忠朝廷,效忠大漢。
一連獲得三員虎將,劉毅大喜,召集眾人在襄陽太守府商議軍機大事。
“現在曹操已經逃到郴城,聯接東吳,我軍大軍陸續集結,兵力、糧草,輜重,全都往江夏調動,大軍兵臨赤壁西岸,待水軍練好,便過江與孫策決戰!”
劉毅拿出地圖,講解接下來的戰略安排。
賈詡補充道:“主公調動全國大軍南下,兵力遠超百萬,聲威滔天,眼下,可發天子詔命於東吳,封孫策為吳候,讓他過江受封,會獵於赤壁,若孫策來,便就地抓捕,江東群龍無首,彈指可破,如果孫策不來,則主公佔大義,揚民心,師出有名!”
劉毅自然知道孫策不可能來,誰也不是傻子,更何況現在孫策身邊有諸葛亮和周瑜這兩大三國智囊謀士,實力也不弱,而張昭那些帶投大哥,在孫權的時候會帶投,現在孫策沒有死,這些人未必就會帶投,搞不好也會變成主戰派。
赤壁之戰雙方的實力差距遠不如劉毅想象中的那麼大。
“高築牆,廣積糧,我有天下十一州之地,難道還壓不死一個揚州?!”
這一波的確是優勢在我,如果張魯識趣,主動前來支援,投靠,那就勝算更大了。
劉毅定下決策,總之就是不主動與孫策開戰,只大軍壓境,以國力消耗揚州民力,長久下去,孫策必然支援不住,勝利是遲早的事情。
一個州怎麼和十一個州鬥?!
會後,劉毅一面以天子詔命發往江東,封孫策為吳候,請他來江夏聚會,一面調動北方一百五十萬大軍,會同荊州四十五萬,將近兩百萬龐大的軍隊,以赤壁為前鋒,彙聚在荊州、揚州交界大江西岸。
連營八百裡!
深溝高壘,構築要塞,準備步步為營,打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