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和馮青山走了幾個攤子,大部分都是些普通的瓷片。
馮青山走著走著,突然想起前幾年炒作的“天價瓷片”的事兒,笑道,“不知道我們能不能花幾十塊錢,也淘到天價瓷片?”
這件事兒,圈裡人都知道。
幾年前,有人花了三十多塊錢,買了一塊瓷片,恰好是個瓷底兒,青花款,有“至治年造”的字樣兒。
前面的章節說過,現代人對於元青花的認識,主要是基於“延祐型”與“至正型”兩大類。這兩個都是年號。而這個“至治”的元代年號,至少比“至正”早了二十年!而且,至治年號,只用了兩年,非常短!這對於元青花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發現。
同時,元青花上不落底款兒,這個常識玩瓷器的盡人皆知,出現底款兒也是個大發現。
還有,這塊瓷片除了有“至治”的青花款兒,這修胎、紋飾和足部,還具備典型的卵白釉樞府瓷的特徵。樞府瓷,就是元代的官窯,樞府青花瓷,那自然都是精品。
最終這塊瓷片,在一個陶瓷討論會上,被很多專家認定為真品。甚至有專家提出了,這塊瓷片,價值很高,是一塊“天價瓷片”!
認定方面,除了特徵上的,還有人提出,三十多塊錢買來的,太低了!所以不可能是假貨,因為要造出這麼逼真的東西,三十多塊錢肯定不夠成本的。這東西,肯定不是幾塊錢就能造出來的那種假瓷片。
這事兒傳得很快,還出現了熱炒,“天價瓷片”的新聞,讓古玩圈之外的很多人也都耳熟能詳。
這新聞一出來,引發了更多專家的關注,最終,燕京的一位頂級專家認為,“天價瓷片”是偽造的假貨。
爭議中,這塊瓷片被更多的專家認定,有專家發現了瓷片斷口上居然有少量“飛釉”,瓷片斷口怎麼會有釉料呢?
而且,還做了光譜分析儀的檢測,結果檢測出了現代造假常用的化學元素“氧化鋅”。
最終,蓋棺定論,這塊瓷片,不過是現代人偽造的東西!
之前不少“打眼”的專家,最後都改口了,認同是假貨。這事兒,一度在圈裡熱議了好久。
技術上的事兒暫且不說了,這個比較複雜,而且太枯燥。但這裡面有個問題,很多人買古玩的時候也遇到過,也想過,就是透過價格來作為判斷真假的佐證。
比如,這東西如果造假,成本得一百,我五十就買了,那就不是假的,誰會傻到作假虧本賣?
這個辦法很簡單,而且聽起來似乎有效。其實呢,不靠譜。
第一,造假往往不是造一件,而是一批,比如有可能百八十件一起來。一批貨,可能紋飾或者其他細節不太一樣,但是原材料和技術手段是相同的。所以,造一批的成本,和造一件不一樣,你可能想不到有多低。
第二,就算是一百一件的成本,造的也少,就算三件吧,成本就是三百元。你五十買一件,他豈不是虧了?可是這是古玩生意,要是那兩件,他一件五百賣出去呢?這兩件就賺夠了,你買這件,他為了不壓貨,或者為了快出手免得和其他兩件碰頭,五十賣也很正常。是低於成本不假,可貨主人家不虧。
所以啊,從價格上從成本上判斷真假,斷然是靠不住的。真假這事兒,說到底還得靠眼力。
兩人說了一會兒這事兒,一笑而過。
當走到一個大型的瓷片攤位前,唐易蹲下身來,因為他發現了一片成化鬥彩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