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旁邊的地上,還平放著一個大行李箱,裡面竟然有一些像是地攤貨的衣服,上面的商標都沒剪去。不過,都是純棉的。
同時,桌子上還有幾個絲絨棉口袋,泡沫塑膠袋,還有透明膠帶。
廖沫兒心翼翼,密碼箱裡的四件玉器,她是一件一件拿出的。
她第一件拿出的,是一件白玉松鶴延年如意。松鶴延年的圖案就雕在如意頭部,高浮雕,一鬆一鶴,一靜一動,相得益彰。
這件玉如意的柄不是很長,而且比較寬,柄上的紋飾也很豐富,中間有蘭芝紋,牡丹紋,兩側還有纏枝紋。
玉如意的玉質本來就渾厚細膩,加上已經有了一層醇厚自然的包漿,更顯潤澤。
玉如意,在歷史上出現的並不是很早,是魏晉時期才有的,現在的傳世品,多是明清所制,明代偏少,清代最多,大為興盛,尤其是康雍乾清三代。而且,不僅僅是玉如意,清代大量湧現出了各種珍貴材質的如意,比如沉香,比如琺琅鑲嵌寶石。
此時的“如意”,已經失去了本來的功用。
雖然如意這個詞兒不是華夏本土所生,來自梵文,但是如意的前身,應該就是癢癢撓。
癢了夠不著,用癢癢撓抓搔,舒服了,就如意了。就像葫蘆娃裡的蛇精的那樣:如意如意,隨我心意。
想想也知道,清代不管是玉如意,還是其他珍貴材質的如意,當癢癢撓用就有兒不過去了。清代皇宮之中興起的如意,主要是一種玩物和擺設,取了吉祥順心的好彩頭,形狀也很稱手。
廖沫兒拿出了這柄白玉如意之後,很心地用絲絨棉口袋裝好,又包上泡沫塑膠袋,再用透明膠帶捆紮好,放進了大行李箱之中。
原來,她是在打包。這要是快遞哥用這個速度,估計早就被開了。
廖沫兒拿出的第二件玉器,是一件黃玉獸首銜環瓶。
這瓶子體積不,恐怕得佔那個木盒一半的空間,也是這裡面最貴重的一件玉◇◇◇◇,m.●.co$m器。真正顏色正的黃玉難得一見,而且這件體積大,雕工精。
這件黃玉瓶的形狀,有兒像賞瓶,但加了很多青銅器的元素,比如瓶口,比如一些淺浮雕的紋飾。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左一右的兩個獸首。獸首口中銜環,活環。
活環就是活的環。
如果能到玉雕廠看看玉雕師傅怎麼幹活兒的,就知道雕刻活環是很考驗功力,也很費功夫的。瓶身出的坯形,要留出兩塊多餘的玉料,然後一摳出來,摳出活環之後,還得一兒修整打磨。關鍵它沒法兒很舒服地雕刻修整打磨,得順著瓶子來。
而且這不是蘿蔔,這是和田玉,比鐵還硬,現在的工具已經很先進了,但是市面上帶活環的玉雕工藝品仍舊不是很多,而且很貴,功夫錢在裡邊兒呢。
這兩個環,在雕刻細緻的獸首口中,輕輕一撥,盈盈晃動。環形正圓,環面光滑,足見雕工之高。
更妙的是,本來這件黃玉瓶的底色是蒸慄黃,但是這兩個環卻都各帶有一抹淡淡的糖色,如同光暈一般,更顯韻味。黃玉上,常有糖色,難得這麼一大塊黃玉料如此乾淨,只帶了這麼兩處糖色,卻又被玉雕師巧妙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