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林凡還特意去買了一臺高倍顯微鏡。
透過林凡對長出的根莖和嫩芽的解剖觀察。
林凡發現經過瓊漿玉液浸泡後的改良大豆種子在沙漠裡生長出來的種子根莖很不一般。
根莖相比其他普通種植在正常土壤裡的大豆根莖堅韌很多倍。
而且根莖的細胞壁有一層堅韌的膜,正是這層膜阻擋了根莖本身內部的水分不會被外部的氣溫和乾燥的沙子所蒸發掉。
同時,根莖還具有對於外部沙子裡蘊含的及其微弱的水分有非常強大的吸附能力。
對於露出地面的嫩芽部分解剖觀察,林凡也發現了幾乎和沙子里根莖幾乎相同的特徵。
嫩芽也能夠保護自己內部的水分不會被外部乾燥熾熱的空氣所蒸發,還能具備很強的對於空氣中水分的吸附能力。
正是因為如此,改良大豆種子才能生根發芽並且成長。
隨著時間的流逝,改良大豆秧苗也茁壯成長著,並且也對秧苗周圍的沙漠進行了改造。
使得原本鬆散的沙子逐漸的有了一定的粘合度,向著正常土壤的方向轉化著。
當改良大豆的秧苗成長到兩個月後,才開始結豆。
但是,此後的發育速度就明顯加快了很多。
僅僅一個月時間,秧杆上的大豆就成熟了豆殼開始發黃。
然而,令林凡意外的事,秧杆以及葉子還是綠色的,生機盎然。
而結出來的豆子確實是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正常的普通大豆成長時間需要五個月左右,但是改良大豆只需要三個多月就可以。
這樣的話,一年至少可以種植兩季。
如此算來,如果要滿足國內的大豆需求,只需要1.5億畝的土地就可以了。
林凡又購買了一臺小型收割機,將這些從沙漠裡種出來的改良大豆完成了收割。
最終這些從沙漠裡種出來的改良大豆的質量和產量讓林凡感到滿意。
無論是含油量還是產量,都和之前從正常土壤氣候條件下種出來的改良大豆幾乎一致。
可以說,林凡的沙漠種植改良大豆的實驗成功了。
這一刻,林凡不禁感到有些心潮澎湃。
如果今後在沙漠裡大規模進行改良大豆的種植,那對於華夏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都是巨大的好事。
首先是能夠實現大豆這種戰略級糧食的自給自足,擺脫國外對於大豆的依賴和鉗制,讓華夏在國際上和外交上大大提升主動權。
還能夠透過種植改良大豆逐漸的培育改良廣袤的無用國土,這些沙漠戈壁經過種植改良大豆改良後的土壤今後或許還能種植其他正常的農作物,拓展了民族的生存空間。
這是一件利在當下,功在千秋萬代的大事,林凡不禁升起一股豪情。
不過,林凡並沒有興奮多久。
雖然改良大豆在沙漠裡可以成功種植出來。
但是這也需要人來種植啊,就需要人可以在沙漠裡生存。
不然還是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推廣。
而沙人要在沙漠裡要能夠生存最大的問題就是沙漠裡缺乏讓人可以維持生存的水。
如果全部要靠從外面運來生活所需的水的話,成本未免太高。
林凡想到了之前的大豆秧杆,大豆秧杆裡可是還存在很多水分的,可否將這部分水分利用起來?
隨後,林凡又購買了一些裝置,將這些改良後的大豆秧杆收集起來,然後進行壓榨過濾,最終得到了清澈的可食用的水。
這能夠解決一部分人在沙漠裡生存所需的水分。
但是還是不足。
隨後,林凡又聯想到了改良大豆秧杆具備的可以強力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的事。
林凡又進一步分析改良大豆這種強力吸附空氣中水分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