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何米穿越那會兒這雜誌還活著呢,只是已經和無數傳統媒體一樣,淹沒在網路自媒體的大潮中,轉行做八卦雜誌了——他們自稱女性文化雜誌。
畢竟在國內做社會新聞,不是震驚部,就是《南風窗》,入行有風險,做事須謹慎啊。
但是在90年代,《八小時之外》是時下最有影響力的大眾化、通俗性刊物之一,年銷量持續數年居高不下,穩居全國前五!而且是在《讀者》、《故事會》中殺出來重圍。
他們的讀者裡,也包括何米,她倒是挺喜歡這雜誌的,雅俗共賞,言之有物,而且還能維持新聞從業者的操守,把故事說的有趣,卻也不玩震驚部標題黨的那一套。
“是啊!”安麗麗非常乖巧,好像她根本沒看過何米手上拿著這本雜誌過。
想要約何米專訪的媒體多了,90年代,一夜暴富的財富神話才是全社會最關注的明星,娛樂圈的且得往後排排。想約何米專訪的從來不乏黨報官媒,可何米在香江高調,回了內地卻一直壓著風頭,安撫記者的事情都是安麗麗在幹,大把大把的車馬費撒出去,那些記者還真的沒說她壞話的。
安麗麗看得出來,何米這是在讀條憋大招呢!
級別不低的官方媒體何米也拒絕了不少了,要不是她見何米看過這本雜誌,她根本不會特意跟何米提這一句。
“我倒是挺喜歡這本雜誌的。”何米咂咂嘴,“可惜,還要等等。”
“何姐,等什麼啊?”黎昭問道。
“等《娛樂天地》的創刊號。”何米抿嘴,微笑。
《娛樂天地》,就是錢丹芳雄心勃勃要發行量破五十萬救夫的那本新創刊雜誌,七月份發行第一本創刊號。
錢丹芳為了這本雜誌可真的是殫精竭慮,就連她尚且在香江的兒子楚渭都被抓了壯丁,從小上體校一摸筆桿子就頭疼的熊孩子因為在香江袁家班的地理優勢,硬生生被逼得每天提交五百字小論文,少一個字她媽都要殺到香江去鬧家暴。
經過半年的艱苦磨礪,這一本雜誌終於要出創刊號了。
七月下,酷暑難耐,五點多那太陽還跟發了情的孔雀似的到處招搖,在這樣的盛夏炎炎中,只有馬上要下班回家的喜悅才能讓人打起精神。
空氣都被曬得冒出了水波紋,連天津大發都帶著一股子屎黃色的夢幻。當然啦,最多的還是腳踏車,不鏽鋼的,或者黑鐵的顏色,能刷個漆都大多是小姑娘或者小夥子才有的別樣心思。
“獨家新聞,獨家新聞!柯旭二十萬重金買劇本!”
“瞧一瞧,看一看!美少女一個劇本賣二十萬!”
柯旭?
“拍《倩女幽魂》和《黃飛鴻》的那個柯旭?”
“二十萬啊!”二十萬都夠在京城買兩套房子裡!
而且還有“美少女”這個詞語挑動人們的神經!
何米發誓這絕對不是她教的!
金錢,美女,大明星!
每一條都自帶社會聚焦屬性,讓無數人停下了腳步,本著一顆八卦之心蠢蠢欲動得向著報刊亭伸出罪惡的小手。
“給我一本,給我一本兒!”
關鍵時刻,報刊亭老闆施展出獨門絕學雨打芭蕉手,噼裡啪啦得拍退一堆伸向某個美女封面的鹹豬手:“不買別伸手,扯壞了我怎麼賣?十塊錢一本,十塊錢一本啊!僅此五本,售完即止!”
這個價格瞬間勸退了不少人,但是京城這地界兒,最不缺的就是款爺:“給我一本!”
“得嘞,您拿好!”身負雨打芭蕉手這等絕學的老闆再施絕技,瞬間變臉,笑容滿面得把雜誌送到他的手上。
封面頂頭是四個大字:《娛樂天地》,旁邊是豎排的小字,創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