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原本不是件好事,原本的領導有水平又知人善任,在他的領導下中心蒸蒸日上人才濟濟,結果因為《渴望》太火了,火的惹人妒忌,空降個領導來,說白了就是搶功的。
這位空降兵是外行人,沒水平,第一天開會就露餡了。
可露餡就露餡吧,可問題是這人不安分,當然他要是安分也做不出來搶功的事,佈置任務全靠拍腦子,腦殘得讓全體人員在暗地裡翻白眼。
可空降兵就有一點好處,那就是背景夠硬,為了收買人心,他帶過來了一個專案,一個去美國推銷國產影視作品的專案。
而龍崗作為中心戴主任,原主任的繼任者,為了收買人心,被辦了一張簽證,去美國做音像製品出租店店長,組織上封為公司總經理,下頭只有一個副總經理。
後來因為這項工作實在假大空到傻缺,待了三個月,簽證期滿就給召回來了。
就是這三個月,徹底改變了他,在那個鳥不拉屎鬼影都瞧不見的音像製品店的三個月,他除了跟女朋友約會,就是跟留學生們開會,明白在出國潮的背景下,這一波波前仆後繼出國的人在美國天堂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生活狀態。
就像給他心裡塞了一把火,讓他有極為強烈的衝動,他要把《在紐約》拍出來!
一定要拍出來!
所以說,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龍崗吃了他邀買人心的糖衣,卻把炮彈打了回去,回國了就逐漸架空了那位空降兵領導。
可是架空了領導也沒用啊!說沒錢就是沒錢,說破了天也沒錢,去美國拍電視劇得多少人?多少錢?
如果是原來的領導,還有可能砸鍋賣鐵得湊一湊破釜沉舟,可是這個領導顯然沒有這個水平,他也有自己的打算,龍崗能架空他卻不能真的把電視劇藝術中心打造成自己的一言堂。
為了牽制住他,藝術中心的人力可以抽調,財力卻幾乎動不了。
所以,現在龍崗就被錢折騰得快發了瘋。
“龍主任心有夢想砥礪前行,偉大,偉大啊!”何米誇了兩句,把這事記在心裡。
這個故事她好像聽過?《在紐約》?
是《京城人在紐約》吧?
一個後來改行做膠片殺手的低音炮演的。
當然不是看過電視劇,92年,何米還沒出生呢,又不是《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一類的神話劇,何米是不會看這麼老的片子的。
但是這是很多,很多,很多華娛,只要寫到九十年代初期的華娛就繞不開的一部劇。
何況,就算不投劇,投人,也值得!
但是現在不是說著話的時候,何米暗暗把這件事記在心裡。
“要我說,一個個烏央烏央往外擠的都是傻子,外國人要是都那麼好,那些老外還來咱們國家幹什麼?你要是想拍,拍你這孫賊怎麼折騰自己朋友的?”王望還沒喝酒你就開始嚷嚷。
“不一樣,跟你那本不一樣!”龍崗被他煩的給了他一個白眼,“你那是留在國內的事兒,我這是出去了的那一撥的事兒,說的都不是一件事!”
“王老師也有新作?”何米問道。
“嘿,就這兒呢。”王望拎出一本雜誌,是給作者的樣刊,在翻開的第一篇專欄的位置上就寫著一個古怪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