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唐帝國裡第一家涉足軍艦製造領域的純民營造船廠,沙面造船廠在二十多年的發展裡也是經歷了無數風波。
當年徐柱樑的父親打理沙面造船廠期間,雖然和軍方關係良好,也能承接部分巡邏艦和護衛艦的訂單,但是因為技術有限,規模始終不大。
同時徐柱樑的父親對股權看的非常重,哪怕是當年造船業最為興盛的時候,也只是僅僅讓出了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引入戰略投資者而已。
資金不多,技術提升的不快,自然是接不了高利潤船隻,甭管是民船還是軍艦的訂單的。
後來徐柱樑繼承家業,成為了沙面造船廠的控股股東以及總經理後,開啟了全面改革。
他連續引入了多家的戰略投資者,雖然手中的股份也是因為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下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多,但是他依舊是最大的股東,並且其中有百分之二十多的股份是被幾家基金公司購入,其投票權是委託給徐柱樑的。
所以徐柱樑依靠百分之三十多的股份,依舊牢牢控制著這家造船廠。
引入了戰略投資者後,有了錢就是進行技術升級,建造新型的大型船塢,甚至還成立了一家分廠。
沙面造船廠,擁有第一沙面造船廠,第二沙面造船廠兩個生產基地,共計擁有五千噸幹船塢三座,三千噸船塢四座,另外還有一座在建的萬噸船塢一座。
純粹以技術能力來說,沙面造船廠的技術能力足以名列民營資本造船廠的第一名,哪怕是放眼全國範圍內,算上官方資本造船廠和皇室資本造船廠,沙面造船廠也能夠擠入前五的水平。
排在他前頭的只有廣州造船廠、江南造船廠、鼎盛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而已!
甚至就連同樣是國企部直屬的大型造船廠,也就是肇慶造船廠,他們的技術能力其實也是不如沙面造船廠的。
不過這種排名只侷限於造船技術,尤其是建造大噸位高效能船隻的技術,並不是說產能。
如果說產能的話,馮氏航運公司下屬的多家造船廠加起來,可是超過了沙面造船廠的,但是馮氏航運的造船廠,建造的都是普通民用船隻,和沙面造船廠這種能夠建造主力軍艦的造船廠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建造軍艦,乃是他們的重要業務之一,而最近海軍正在大規模推動新一代戰艦的建造計劃,雖然不可避免的,大頭會被香港鼎盛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這兩家造船廠拿走。
但是巡洋艦和護衛艦這些訂單,沙面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江南造船廠還是能夠拿到手的。
最近幾年,沙面造船廠也是拿了好幾艘軍艦的訂單,但是徐柱樑卻是覺得還不夠!
他想要更多,尤其是想要擠入一直被香港造船廠壟斷的大型戰艦業務。
要不然,他也不會投入巨資建造萬噸船塢了,這就是為了軍方的萬噸鉅艦準備的。
至於民用船隻,暫時民用船隻一般還沒有這麼大噸位的船隻,畢竟建造成本太高,而且目前國內的諸多民用港口,還是很難滿足萬噸鉅艦的停泊。
這年頭的民用船隻,五千噸以下的才是最好賣,尤其是兩三千噸這種噸位的遠洋商船,海外貿易公司最為喜歡了。
因為噸位不小,運輸量大,更關鍵的是在海外領地港口或者乾脆是土著的港口都能夠進入停泊,不用擔心船隻太大無法停靠。
民用船隻裡,一般只有執行遠洋航線的豪華客輪才會是大噸位船隻
比如說跑本土到新金山的太平洋航線。
再比如本土南非的印度洋航線。
並且這些豪華客輪,實際上也會搭載大量的貨物賺錢,單純運輸旅客同樣會虧本。
同時這些豪華客輪,其實大的也就六七千噸而已,目前帝國還沒有出現上萬噸的豪華客輪。
民用船隻市場上,大噸位船隻市場容量還是比較小,指望民用市場,萬噸船塢的成本是很難收回來的。
所以徐柱樑一直都是想要爭取到海軍的裝甲巡洋艦的訂單。
至於戰列艦,這個他暫時不指望,戰列艦那玩意技術含量太高,目前帝國裡也就鼎盛造船廠能夠建造萬噸戰列艦而已。
他想要的只是裝甲巡洋艦的訂單而已!
七八千噸的大艦,那也是利潤相當豐厚的啊。
所以哪怕是這一艘科倫坡號巡洋艦的施工過程比較坎坷,沒能賺到錢不說,差點還搞得到虧本,不過徐柱樑也是沒有什麼埋怨,反而是一有機會就訴苦。
這樣才能夠讓海軍那邊看到自己造船廠的委屈和付出啊,到時候上頭的大佬們心稍微一軟,說不準就能搶到一條裝甲巡洋艦的訂單了。
對於徐柱樑的想法以及沙面造船廠的發展,海軍上校葛成斌自然是沒有任何興趣的,他只對眼前的這艘科倫坡號巡洋艦感興趣。
這艘科倫坡巡洋艦乃是一艘剛完工的新船,上面的塗裝都還是嶄新的呢,水線下是紅色塗裝,船身則是灰色塗裝,上層的木甲板則是白色塗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唐的幾乎所有鋼鐵戰艦都是這種塗裝。
這個紅灰白色的塗裝其實沒啥戰術作用或者特殊意義,純粹就是因為給戰艦水下以及水上刷以及甲板上用的三種油漆它就是紅色和灰色和白色……
就和死魚的眼睛看起來很詭異,就是因為很詭異,沒啥特殊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