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參謀就是在地圖上繼續標示,他把沒有回來的六組偵騎都是標註了起來。
其中西南方向有兩組沒有回來,正南方向也有一組,但是奇怪的是,剩下在東南方向的三組偵騎,竟然都沒有回來。
東南方向的三組偵騎都沒有回報,這絕對不正常!
看到這裡的時候,鄧衛方少將沉著臉道:“東南方向的偵騎都沒有回來,為什麼不早點報告?”
情報參謀支支吾吾道:“東南方向的偵騎出發的稍微晚一些,按照預定計劃,如果沒有任何發現的話,預定回來報告的時間應該是下午兩點左右,現在還沒到時間,還差十五分鐘!”
“混蛋!”鄧衛方少將深吸了口氣!
直覺告訴他,東南方向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不僅僅是他,其實第三騎兵師的其他軍官大多也是察覺了不妥。
按照大唐的軍事偵查相關規定,如果偵查部隊沒有遇到敵人的話,一般都會有部分偵查人員先行返回報告訊息,其他人員延伸距離繼續進行搜尋。
西南方向和正南方向都是如此,所以雖然還有三組偵騎沒有回來,但是其他幾個組都派人回來通報了訊息。
唯獨東南方向沒有任何的報告。
哪怕距離預定報告的時間還有十五分鐘,但是東南方向的三組偵騎都掐著點報告?就沒一個提前十幾分鍾回來?
這種事不正常。
此時,他身邊負責情報事務的參謀官也是滿頭大汗,他覺得自己也挺委屈的。
按照軍制而言,他其實沒有犯下錯誤,因為按照預定的報告時間還沒有到呢,到了時間如果還沒有回報,他肯定會向鄧衛方報告相關的異常。
但問題是,這不是沒到時間嗎!
如果沒到時間就報告,那麼大部分的偵騎出發後,那麼都是有問題了。
鄧衛方拿出了懷錶看了看時間,已經是中午一點肆拾伍分了,距離最後約定報告的時間還有十五分鐘。
但是他卻是不認為,三組偵騎都會掐著點報告!
他不願意繼續等待下去了,而是道:“立即向東南方向派出偵騎!”
說罷,他停頓了後又是強調道:“每一組偵騎額外配屬兩匹馬,前後拉開更大的距離!”
聽到他這麼說,已經是有軍官察覺到,鄧衛方已經是懷疑,東南方向的三組偵查,怕都是被一鍋端了。
不然的話,是不會特意囑咐進一步拉開距離的。
當即就有軍官領命而去,很快,軍營裡就有三組偵騎狂奔而出,這些偵騎沒有和普通的偵騎一樣配屬雙馬,而是全都是單騎四馬的配置。
這樣的馬匹配置,可以讓騎兵獲得更快,更大的搜尋距離,同時也獲得更高的生存保障率。
就在鄧衛方做出派出額外偵騎的時候,東南方向大約二十公里的方位,一名大唐的騎士正在縱馬狂奔,而他們身後百多米,有著十多名韃靼騎兵在追擊。
這名大唐騎士名為秦為同,是一個上士。
貧寒農家子弟出身的他,在他從軍之前從來都沒有摸過馬匹,也就是小時候給士紳家放牛的時候,騎過牛而已。
但是在十六歲報名參軍後,卻是因為騎過牛,再加上平衡感很高,動作敏捷,靈活,再加上在進行騎兵測試的時候,和馬匹相處的比較好,所以被分配到了騎兵新兵營進行訓練。
又完成三個月的新兵基本訓練後,他透過了騎兵考核,從而成為了一名正式騎兵,不過那個時候他依舊不能進入騎兵部隊服役,而是繼續在騎兵訓練營裡繼續訓練,又是訓練了足足一年後,他才是成為了一名正式的騎兵,進而進入騎兵部隊服役。
不過一開始並不是進入野戰騎兵部隊服役,而是進行了國防駐防的一個步兵師裡的師屬騎兵團服役。
兩年後,因為考核成績出色,他被調往了第三騎兵師服役,成為野戰騎兵的一員。
也就是說,他從參軍到進入第三騎兵師服役,用了足足三年零三個月。
由此可見,騎兵的培訓比步兵和炮兵更麻煩,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