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很快就是命令把穿戴板甲計程車兵都集中起來,準備集中兵力後投入作戰。
等匆忙集結完畢後,都是來不及進行整編,直接就是把他們派上來準備參與廝殺!
只是這些重型火槍兵們,手提重型火槍,還穿著半身甲,加上發起進攻的地方其實距離城牆還有一些距離,並且沒有和北面一樣是平地,實際上從碼頭到城門,這是一個緩坡路,雖然說不算太陡峭,而且也有彎彎曲曲的道路可供行走,但是說到底,近衛軍還是從小朝上發起進攻的。
而進攻地點到城門,更是有著葡萄牙人構築的壕溝、木欄等障礙工事。
這一路爬上來,翻過障礙物,也是把這些重甲火槍兵累得不輕。
沒辦法,他們的半身甲可不是什麼出口型的超輕型半身板甲,而是大唐陸軍裡的重灌部隊,比如說重灌騎兵,如今極少存在的重甲刀盾兵、重甲長矛兵等兵種穿戴的標準半身甲。
大唐陸軍雖然說已經全面火器化,不過傳統的兵種其實並沒有完全取消,刀盾兵、長矛兵乃至弓箭兵都還有呢,只不過數量已經是非常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保留這些純冷兵器的兵種,也只是保留傳統再加上預防萬一之類的考慮。
不至於等到某天需要用上了卻是沒有了!
軍備建設嘛,最大的特徵就是甭管有用沒用都要有!
就跟後世二十世紀的各國海軍軍備競賽一樣,各種型別的軍艦都是被先後造出來,而且很多戰艦其實並不符合該國的海軍戰術,但是怎麼說呢,軍備競賽的意思並不在於合不合適,而是敵人有的我們也要有,尤其是一些新東西,比如說當時的航母,航母剛出來的時候,誰也沒想到以後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啊,但是有人造了,其他國家立馬就跟進,至於有沒有用不重要,造出來以後慢慢摸索怎麼用也不遲,實在沒卵用,直接扔了也不礙事,反正敵人有的我們也要有。
這種思維,其實就是一種為了預防唯一,有備無患的思維。
大唐軍方雖然說沒和其他國家搞什麼軍備競賽之類的,但是軍備建設還是會有這樣的理念,那就是甭管有用沒用,都要有,沒用就扔一邊,有用立馬就能用。
所以大唐陸軍還保留少數的刀盾兵以及長矛兵和弓箭手這些純冷兵器兵種,都是出於這種有備無患下的產物。
這些傳統的刀盾兵和長矛兵,他們裝備的盔甲自然都是防禦能力相當強悍的盔甲,有的是全身甲,而有的則是半身甲。
近衛軍的重甲火槍兵,裝備的半身甲就是這些冷兵器重甲部隊所配屬的標準半身甲!
身上穿的,頭上戴的,再加上護臂,護腿等,一整套下來有二十多公斤呢,再加上火槍和腰刀等其他裝備,每個士兵的負重可是不輕。
饒是近衛軍計程車兵素質都不錯,而這些重甲火槍兵的體能也是優於普通士兵,但是這一路跑上來,累的氣喘也是正常的事。
畢竟他們不是擲彈兵!
如果是擲彈兵的話,這些負重倒是不算什麼,人家全都是要身高有身高,要體重有體重的壯漢,體能不是普通士兵能夠比的。
但是當這些喘著氣衝進城門洞的重甲火槍兵們抵達後,卻是瞬間就是讓戰場的形勢改變了局面!
之前參戰的近衛軍士兵都是普通的火槍兵,他們雖然穿戴著輕型胸甲,可以有效的防護重要部分,但是還是有很多部位是無防護的,加上他們手中的火槍以及刺刀的總長度,也是不如對面葡萄牙人的純長矛兵,所以如果純粹是進行肉搏戰的話,其實打起來雖然沒有吃虧,但是也佔不了多大的便宜。
之前之所以還能佔據優勢,並迫使葡萄牙人節節敗退,更多的還是依靠他們的密集火槍射擊以及投擲手榴彈!
尤其是投擲手榴彈攻擊,效果相當不錯!
因為雙方都是以密集隊形作戰,而且還是近距離作戰,這開槍不用瞄準,直接打過去就能打中敵人,手榴彈也是同樣如此,手榴彈扔過去後,基本都能炸倒葡萄牙人。
不過說起來,這種密集隊形對手榴彈的殺傷力而言,其實還有限制,因為隊形過於密集的話,手榴彈的衝擊波和彈片,往往都會被手榴彈周圍的幾個人所吸收,但是外圍的人基本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如果說手榴彈是在比較稀鬆的敵軍隊形裡爆炸,其實所能夠取得的戰果更大。
只是,這也只能是想想了,這年頭不管是大唐陸軍、近衛軍等大唐軍隊,還是說其他國家的部隊,甭管是冷兵器還是火槍部隊,清一色的都是密集隊形作戰。
大規模作戰裡,散開隊形作戰十有八`九都是屬於取死之道。
當披著重甲的重甲火槍兵殺上來後,葡萄牙人僅有的一點防禦優勢也是被迅速瓦解了。
重甲火槍兵的作戰,可不是和他們拼刺刀那麼簡單,人家就是仗著身上的重甲,然後站立開槍,用手中的十八毫米火槍攻擊敵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對面的葡萄牙人大多也是披甲,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穿戴著大唐出口的出口型板甲,但是在火槍的子彈面前,一樣沒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