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戰役的過程乃至結果,可以說是一直都是在大唐軍方高層將領的掌控之中。
從宣戰再到組織登陸部隊,然後對馬六甲的岸防炮臺以及葡萄牙艦隊展開襲擊,再到登陸,並對馬六甲城進行炮戰。
這些變化一直都是牢牢把控在丁晨真等此戰高階海陸將領的手中。
當然了,也不是說沒有意外的,至少在登陸馬六甲之後遭到了暴雨侵襲,這一點就是在預料之中,要知道出發前,那些氣象專家們可是信誓旦旦的說,這個季節裡是不可能有什麼大雨的,結果呢,變化無常的南洋氣候就是甩給了他們一個巴掌,導致登陸後的部隊推進極其緩慢,整體作戰時間都是被迫推遲了好幾天。
等到炮戰的時候,過程倒是比較順利,不過也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因為他們雖然對馬六甲城進行了猛烈無比的炮擊,表面上也是徹底壓制了葡萄牙人的炮火,但實際上,他們並沒能徹底的消滅葡萄牙人的炮兵力量。
葡萄牙人的炮兵雖然死傷慘重,但是總歸還是有一些炮兵倖存下來,並在今天的總攻戰中操控火炮進行猛烈的反擊。
第五十七步兵團發起進攻後,遭到了葡萄牙人的猛烈反擊,他們透過火炮,尤其是眾多的佛郎機等為代表的散彈炮乃至火繩槍,在第五十七步兵團的進攻部隊靠近了百米左右的距離後,才是猛烈的開火。
並給第五十七步兵團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原本作為先鋒部隊,用於攻克突出炮臺的第二擲彈兵隊將近兩百四十餘人,在第一波次的進攻中就是損失了近百人,但是他們卻是沒能殺入炮臺。
第二擲彈兵隊的隊長,石恩利率領部隊激戰將近二十多分鐘後,所屬的部隊被徹底壓制,最後不得不暫緩攻勢。
第五十七步兵團的臨時團長董錢坤中校,看見突擊部隊被壓制後,一方面下令讓他們展緩攻勢,收攏部隊,同時下令第一擲彈兵隊以及第三擲彈兵隊的剩餘部隊增援第二擲彈兵隊。
得到增援之後的擲彈兵部隊,才是透過冒死衝鋒,越過了葡萄牙人的火力封鎖線,並透過朝著炮臺內部投擲手榴彈的方式,摧毀了炮臺內的葡萄牙人反抗。
壓制了炮臺火力後,剩下的三百多名擲彈兵開始攀爬長梯,並最後殺入了炮臺內部!
而等攻克了這個突出炮臺後,石恩利上尉才發現,防守這座突出炮臺的敵人,竟然只有一百多人而已,而且大部分都還是葡萄牙的民兵,至少少數才是他們的本土職業士兵。
這讓石恩利上尉憤怒異常!
就是這麼一百多個半個月前還是普通水手船員或者乾脆是普通人的葡萄牙人,正二十多個葡萄牙本土士兵的帶領下,竟然是阻攔了他的部隊將近半個小時,而更重要的是,還給他的部隊造成了上百人的死傷。
死傷的將士,可都是最精銳的擲彈兵啊!
大部分死傷的擲彈兵,沒有死在和敵人的近身搏鬥裡,而是憋屈的死在了衝鋒的路上,被敵人的炮彈和子彈所擊中。
然而這些該死的葡萄牙人呢,從頭到尾都是安安穩穩的躲在這個炮臺裡,透過一個個小炮口和槍口,對著自己計程車兵們進行射殺。
石恩利很不忿,但是卻是又感到無可奈何!
如果說正常的野外作戰,他有信心一個衝鋒就把他們全部擊潰,但是面對炮臺這樣的堅固堡壘,他的擲彈兵卻是顯得有些無可奈何。
而這,也就不得不說當代的稜堡防禦功能之強悍了!
比如前幾年的法國亨利和神聖羅馬帝國查爾斯五世所展開的梅斯戰役,就是當代歐洲稜堡攻防戰的經典戰役。。
神聖羅馬帝國查爾斯五世動用了總數超過四萬五千人的兵力,而守城方不過五千八百人。
神聖羅馬帝國的攻城部隊,在一天時間裡就朝著梅斯城發射了超過七千枚炮彈,結果該城的防禦工事依舊大體完好。
後續神聖羅馬帝國又是進行了數次強攻,結果都是以死傷慘重而告終。
此戰,讓稜堡在歐洲大陸名聲大震!
而在東方,大唐軍方也是早年就開始運用稜堡了,萬丹城和呂宋城,這兩座海外領地的沿海港口城市,就是大唐帝國最早的稜堡要塞,而且都是多次抵抗過海盜或者土著的進攻。
在北方邊境線上,大唐陸軍也是修建了眾多稜堡,比如早些年在和韃靼人的戰役裡發揮重大作用的河套防線,其實就是一條由二十多座大小稜堡連線起來的防線。
隨便一座小稜堡,其內駐軍可能只有一個營,但是卻是能夠輕易抵抗數千人甚至更多的韃靼人的進攻。
至於那幾座大城,更是讓韃靼人望而生卻,連進攻的念頭都不敢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