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這已經是第九軍出賽作戰大半個月後了,但是直到今天,金陵城那邊才是逐漸受到了來自北方草原的實際戰報。
雖然說南北雙方一直都是保持著通訊,第九軍接到命令後,幾乎每一天都會發出報告回金陵城,這些報告大多也是透過三百里加急的方式源源不斷的傳回金陵城。
為了確保第九軍的戰報,來自金陵城的命令能夠有效的傳遞,確保三百里加急的傳遞能夠運轉下區區,郵遞司可是採取了特別的措施,他們從其他線路上抽調了部分郵遞使者以及馬匹,加強了從大同府到金陵城的快馬傳遞。
至於大同府再到草原上第九軍駐地的資訊通報,那就只能依靠軍方自身的傳令兵了。
郵遞司雖然牛逼,乃是整個帝國最大,同時也是唯一的一家快遞機構,但是也沒能把業務開展到草原上。
之前金陵城也是陸續接到了來自第九軍的戰報了,不過都是剛出兵時候的戰報,所以也是看不出什麼來。
而今天,他們卻是接到了戰報,說是多天前,第九軍麾下的一直運輸部隊,和韃靼人的一支偏師發生了激戰,此戰運輸部隊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卻也是重創了該部,僅僅是可以確認的韃靼人屍體以及傷員就是超過了千人。
此戰,也算是第九軍和韃靼人之間的第一次規模比較大的戰鬥了,之前的都是幾十,幾百人的小規模戰鬥,主要還是集中在偵查以及反偵查方面。
此戰很自然就引起了第九軍高層的注意力,畢竟這是雙方第一次正兒八經的中等規模的交戰,可以讓軍方有效的判斷敵人的一些具體情況。
但是當第九軍的高層們仔細的翻閱了第十三輜重團的戰報後,卻是發生了爭論。
因為他們從第十三輜重團的戰報裡,找到了非常明顯的漏洞!
這個漏洞,就是當時劉夢陽所下的一連串命令明顯是違背常理的。
比如沒有選擇繞道,而是直接闖入亂石陣裡。
又比如說闖入亂石陣後,沒有第一時間彙集主力衝出來,反而是選擇了逐步派兵。
這些戰術選擇,明顯是有違常理的,至少在軍部的眾多參謀們看來,如此明顯的低階錯誤,是絕對不應該出現的。
劉夢陽身為武學堂第五期步科的畢業生,同時還是御學堂畢業的軍官,各方面的素質都是不差的,如此明顯的戰術錯誤,他怎麼會做得出來?
引起了議論後,也是被第九軍軍長鄧喜德陸軍中將所得知,不過鄧喜德陸軍中將翻過了戰報後,就是直接放了下來!
然後道:“以笨拙的輜重部隊,可戰之兵三千人迎戰敵騎五千,卻能殺敵一千二百,而且殺的還是來去如風的韃靼精銳騎兵,不知在座諸君誰能做到?”
只是一句話,就是讓眾人齊齊閉上了嘴巴!
殺傷一千二百名韃靼騎兵,這可不是容易的事!
就連騎兵兵團一萬五千多名騎兵,現在都沒有獲得這樣的戰果呢。
但是劉夢陽卻是憑藉一支運輸部隊就造成了如此大的戰果,僅僅是憑藉這一點,就足夠了。
更何況,劉夢陽雖然沒有明說什麼消耗戰,但是在戰報裡也是說過為什麼做出這些戰術的安排,為的就是吸引韃靼騎兵放棄機動力,直接和自己打肉搏戰。
而結果也已經是證明了,他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
他不僅僅成功的把一批數百噸的物資護送到了第九軍駐地,而且還殲滅了一千兩百名韃靼騎兵!
儘管後半段的路程,有著第九軍後續派出的步兵以及騎兵支援,臨近第九軍駐地的時候,為了打消俺答汗所部主力發起襲擊的念頭,幾乎整個騎兵兵團都是動了起來進行接應。
但是,劉夢陽成功護送物資的功勞依舊還在!
更關鍵的是,他所執行的第一次物資護送成功後,也是給了後面第二批,第三批的物資護送部隊送去了寶貴的經驗。
當然了,功勞雖然有,但是不少人依舊是覺得,劉夢陽這樣的做法相當的不妥當。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消耗戰,雖然能夠殺傷不少韃靼騎兵,但是己方的損失也不小啊,更何況,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將士們寒心。
雖然說為帝國,為聖天子效忠死戰,那是應該的,為了達成戰略目的,承受一定的損失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和韃靼人一命換一命,這說起來,可不好讓將士們信服啊。
你要是直接對將士們說,我們大唐陸軍人多,直接拿十幾萬將士換掉韃靼人的十幾萬大軍,然後我們大唐就贏了,不譁變才怪呢。
沒人願意死!
哪怕是被長期洗腦,已經是形成了服從命令本能的將士們,他們也不願意死,更加不願意上司把他們當成炮灰去兌子。
到了最後,第九軍那邊對亂石陣戰役的處理結果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劉夢陽殺敵的功勞沒有進行獎賞,也不再追擊他故意犧牲將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