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雖然是一個新機構,不過它的很多機構其實都是直接從稅部裡直接划過來的,因此金融司不是什麼新鮮事務,而金融司證券處也是早早存在的機構了。 .
不過這個證券處瞭解的人還是不太多,普通百姓可不會關注一個專門管理證券交易的機構,但是國內諸多的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士,尤其是最近幾年才是大量出現的政權相關行業人士卻是知道並且是非常瞭解的。
因為證券處管的是他們!
證券處是直接管理國內所有證券類公司的機構,國內的兩大交易所,也是海交易所以及廣州交易所,是屬於證券處直接管轄。
權力大嗎?這要看跟什麼機構相,如果是跟以往的稅部徵糧司巡查相,那自然是遠遠不如的,但是如果是和其他的處級機構相,權力還是非常大的。
而證券處也只是陳立夫所分管的諸多下屬機構之一而已,雖然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他是直接兼任證券處的處長,不過他的本職還是金融司右副司長,同時兼管其他的一些機構,實權可是不小。
大唐王朝的副職,一般來說數量都不多,一把手之下通常會有一個或者兩個副職,而且基本不存在什麼副職沒有實權的情況。
副職基本清一『色』的實職,都是擁有實權的。
一縣縣丞那幾乎是最典型的代表了,按照道理來說,從六品的縣城,被正六品的縣令是死死的壓著,但是縣令通常都是統籌全縣行政事務的,不會面面俱到把所有事都是親自抓著。
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全部的事務!
因此縣丞通常都是會承擔起來縣令沒有足夠時間親自掌管的部分事務,大體都是以負責地方經濟發展以及教育發展等事務,實權同樣不小。
陳立夫作為金融司的第三把手,這個是屬於再典型不過的副職了!
從之前的興泉府知府,變成了金融司的副司長,說實話陳立夫都是不知道這對於自己而言算是好還是壞。
興泉府作為政治意義重大的地方,在興泉府擔任知府,那基本都算得是去鍍金的,後續都能夠直接走地方官員的路子,最後到地方擔任布政使乃至巡撫,成為封疆大臣。
但是繞過了這一步之後,直接擔任金融司的副司長,這同樣也是有著極大的好處的,因為雖然金融司的右副司長,也是正四品的官員,和知府的品級相當。
但是誰都知道,京官和地方官員起來的話,哪怕是品級相同,但是京官也是要地方官員高那麼半級的,這從大唐王朝的官員升遷路線基本可以看的出來。
地方的巡撫調任到京畿,通常都是擔任侍郎,而兩者的品級相當,但即便是這樣,也是會被認為是升遷。
同樣的,如果是一部侍郎被外派到地方擔任巡撫,如果不是特殊情況的話,這種情況通常都算是貶職了。
毫無疑問,正四品的副司長,要同樣是正四品的地方知府重要。
而陳立夫的任職,其實也是這樣的一種體現,陳立夫可不是說從巡查處處長調任到金融司右副司長的,而是從巡查處處長調任興泉府知府,再從興泉府知府調任金融司右副司長。
儘管陳立夫一共也沒有當幾天的興泉府的知府,並且是根本沒有來得及前往興泉府任,他剛拿到任命書,這沒有幾天時間是被通知免職候選了。
但是哪怕是這樣,他的履歷也是得寫興泉府知府這幾個字,頂多是加一句備註:未任。
這種情況下,其實陳立夫也是有些拿不定自己這樣的路子,是不是正確的,京官雖然好,但是地方官員也未必不好。
尤其是最近幾年帝國政壇的風向更是加劇了陳立夫的這種擔心!
什麼風向?
那是在提拔的時候注重主政地方的經驗!
如翰林院選拔新人的時候,幾乎都是從地方選拔的,而選拔的第一個標準是需要擁有主政地方的經驗,低階別的翰林,需要主政過一縣,而高階的翰林秘書,那是需要主政州府的經驗。
同時,帝國最近幾年的多次巡撫調動,新任的巡撫無一例外,都是擁有主政一府的經驗。
此外還有一點,最近幾年帝國新提拔的各部尚書以及侍郎,已經是逐漸有了一個規律,那是尚書從侍郎或巡撫裡提拔。
而有意思的來了,即便是從侍郎裡提拔,但是這個侍郎也基本都是有過主政一方的經驗的,有的擔任過巡撫或者道員,最差的也擔任過知府。
換句話說,要向成為一部尚書,你得有在地方擔任一把手的任職履歷,哪怕不是巡撫、道員這種高階職務,但是好歹你得當過知府啊
連知府都沒有當過,說明此人的從政之路,一直都是在政壇的邊緣打轉。
如此也不得不讓陳立夫擔心,自己沒有在州府任職的經驗,會不會影響到自己以後的仕途,影響自己成為一部尚書,進而影響自己進入御書房。
嗯,雖然沒有任何的明確規定,但是普通官想要進入御書房,成為外人口的值班大臣,沒有尚書頭銜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好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