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和唐軍作戰多年,對唐軍大量裝備的手榴彈自然是相當熟悉的,甚至他們自己都是仿製並裝備,不過裝備的數量不多。
因為目前大唐陸軍裝備的手榴彈以及明軍仿製的手榴彈,說白了就是一個帶著火繩引信的炮彈,技術難度非常低,隨便一個打鐵匠都能夠生產出來。
限制明軍大規模裝備手榴彈的,並不是技術因素,而是成本問題!
這年頭的火藥可是很貴的,生產火藥所需的硫磺、硝石都是價格比較昂貴,同時加工的工藝也沒有這麼簡單,火藥的加工是比較複雜的,這總總就是導致了火藥價格比較貴。
用來當槍支、炮彈的發射藥,那自然是沒有問題,貴一點咬咬牙也能支撐下去,但是如果要大規模成為炮彈、手榴彈的裝填火藥,那麼這所需要的數量就會大幅度上升,最後導致軍費大幅度增加。
明軍的軍費本來就那麼一點點,火藥、槍支所需的大量火藥都不夠呢,怎麼可能浪費眾多火藥去搞什麼手榴彈、地雷之類的。
但是大唐陸軍卻是不一樣,雖然大唐陸軍採購火藥的成本同樣不便宜,但是採取大規模進口、降低原料成本、同時採用大規模的機械加工,產量大了,這單位價格自然也就降低了下來。
而更重要的是,大唐陸軍的軍費遠比明軍要多,而且是多的多!
當揚州城內的明軍想要激勵將士,但是最後卻是連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的時候,城外的第三軍光光是打出去的炮彈就已經價值超過十萬。
唐軍的軍費已經足以支撐起大唐王師大規模的裝備各類火器,並大規模運用!
手榴彈,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同樣的,那些重型榴彈炮同樣也是吞金大戶,那每一枚榴彈炮,那都是錢啊,而且是不少的錢啊!
明軍的手裡頭雖然受限於軍費,沒有大規模裝備手榴彈,但是在一部待遇良好的精銳部隊裡,也是少量的手榴彈。
手榴彈比較熟悉了,這些明軍自然也就知道該如何防禦手榴彈!
有掩體自然是躲在掩體裡!
但是臨時遭遇手榴彈,沒有掩體可以依靠的時候,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趴下,雖然這樣還是有可能受傷,但是總比傻乎乎的站著要好一些。
尤其是通常重甲步兵還配屬重甲,如果距離遠一些,而且運氣好一些,這盔甲也能夠擋住彈片的殺傷,當然了,能不能擋住,得看運氣。
當然了,如果倒黴透頂,開花彈就落在士兵旁邊的話,那十有八`九是要完蛋的。
所以這個明軍的指揮使,看見手榴彈後,第一反應就是大喊讓人趴下,但還是晚了!
他的話音剛落下,耳邊就是聽到一聲巨響,同時身後防護被人猛推了一把,緊接著眼前一黑,就是徹底失去了知覺。
因為這個時候,一枚榴彈炮剛好就在他身後兩米外爆炸!
手榴彈的衝擊波把他推動了,但是讓他摔倒乃至失去知覺的卻不是衝擊波,而是彈片!
手榴彈爆炸後殘生的眾多彈片裡,有一塊剛好擊中他的背部,彈片輕易的撕碎了他身上的盔甲,鑽進他的身體裡,從而奪走了他的生命。
手榴彈持續爆炸,而當數十枚手榴彈爆炸過後,原本衝上廢墟頂部的數十名明軍重甲步兵,已經是倒下了大半。
於此同時,廢墟外側的半坡上,大唐突擊營裡的一個少校軍官再一次高舉著鋼刀,口中大喊:“第一隊,衝上去,快!”
“第二隊快跟上!”
“擲彈兵準備第二輪投彈!”
“衝啊!”
“大唐萬歲!”
隨著先前一輪手榴彈爆炸的硝煙被風吹散,半分鐘前被擊退的突擊營再一次爬上了廢墟頂部,當他們腳步啷嗆著往上爬的時候,腳下踩著的是敵我雙方將士的屍體!
雙方在這個廢墟相互交戰僅僅是幾分鐘而已,但是倒在這片廢墟的雙方將士已經是超過兩百人,而且還在直線上升當中!
密密麻麻的屍體,幾乎是鋪滿了整個廢墟頂部!
而在廢墟的外側,也就是大唐陸軍衝鋒的路上,更是躺滿了屍體和傷員!
他們是直接冒著明軍的火炮、火槍、手榴彈、弓箭的攻擊發起衝鋒的!
當然了,明軍更不好受,因為明軍的將士們在用槍支火炮等武器攻擊城外衝鋒的大唐陸軍步兵時,大唐陸軍的兩百多門火炮以及超過萬支火槍,也是對準了城頭開火!
一個百戶的明軍火槍隊往往是剛裝填完畢,然後從城垛探出身子的時候,就會遭到城外的密集彈幕,這能不能活著扣下扳機,扣完扳機後能不能活著退回來,那純粹是看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