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顧士忠側耳繼續聽著,此時聽另外一人道:“不錯,我們之前的判斷,都是建立在敵軍騎兵具有強大作戰意志力的前提下的,這偽明騎兵,是否能夠和盧將軍所轄的騎兵部隊一樣具備頑強的作戰意志還是兩說呢,因此我建議,可以進行一次試探性的誘敵,如果敵軍忍耐不住衝上來,那麼一切都好辦了!”
這說的人是個上尉參謀,顧士忠知道也很熟悉此人,姓李名殿勳,梧州人士,乃是大唐王朝進軍廣西后才投軍的,武學堂裡的優等生,之前也下過基層擔任過隊長,現在擔任第四混成團的作戰參謀,不出意外的話,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夠獲得進修御學堂的機會,到時候出來最少也是一營營長。
這人平日裡出謀劃策就是比較激進,而現在,更是直接建議進行一次誘敵,這說是誘敵呢,但是具體做起來卻是不容易,而且相當的危險。
一個搞不好,誘餌不單單會被吞掉,而且有可能造成整個第四混成團的崩潰!
但是此人的話,卻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這讓顧士忠也是不得不慎重考慮起來,誘敵主動出擊的可能性。
此時,又聽李殿勳繼續道:“如今我軍是進退不得,難不成還真的在這裡和這些賊軍騎兵耗上幾天嗎?一旦等敵軍的步兵主力上來,到時候可就更加不好打了!”
聽到這話,顧士忠也是下定了決心,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出動出擊,以改變目前所面臨的困局,哪怕是需要冒上一些風險都是值得的。
當即,顧士忠就是開口了:“爾等準備一個誘敵出擊的方案來!”
顧士忠沒有抱有太多的期望,只要能夠改變目前所面臨的困局他就已經是覺得可以接受的,如果能夠趁機再殺傷一些敵軍的騎兵就更好了。
總之,不管怎麼樣,總比在原地坐等好得多。
一群參謀很快就是拿出了幾個方案,而顧士忠考慮過後,選擇了第二套方案!
這套方案說要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那就是放棄目前的這種層層防守的陣型,甚至是把火炮都重新套回去,以火炮、輜重居中前進,而在兩翼,步兵以六列縱隊保持同步行軍。
這樣的話,基本就是等於放棄了原先穩固的四角方陣的陣型,而是轉為類似行軍的佇列。
但是要說是行軍佇列,那也不是,因為整個部隊依舊會保持大方陣持續前進!
基本上,就是相當於在兩側,各自列出一條縱隊線列,用以保護炮兵和輜重。
而這種陣型的目的,實際上也不是為了離開這裡或者去南昌,而是為了引誘敵軍主動出擊!
只有說明軍上不上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明軍騎兵不上當,那麼第四混成團就會持續前進,當然了,是不可能繼續去南昌了,而是會去附近的一個小鎮子,然後再進行防守,這是為了防止後續有大量的敵軍步兵追上來。
如果敵人上當了,那麼事情就好辦多了!
縱然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遭到敵軍的衝擊而有所損失,但是隻要敵軍衝上來後,那麼己方就能夠以兵力優勢糾纏住他們。
一旦陷入步兵重圍中,這支明軍騎兵也就算廢了,哪怕是第四混成團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第四混成團動了,而對面的明軍騎兵裡,幾個穿著紅袍的官員則是皺起了眉頭!
這些偽唐賊軍的反應,和他們預料的不一樣啊,按照他們的想法,自己這上千號騎兵就跟在後頭,前頭的偽唐賊軍只要不是找死,那麼就絕對不敢輕舉妄動的。
這樣的話,自己根本就不用打,就能夠拖住這支偽唐賊軍,而有了這個是時間,後方的那些步兵們也就能夠及時回援南昌了。
南昌的安全就能夠得到保障了,至於說等待步兵上來圍殲這一支偽唐賊軍,這可不是他們的計劃,張嶽也沒有這樣的計劃!
因為一旦步兵也上來了,有了步兵的拖累,他們這支輕騎兵可就不是想走就走的了,到那個時候,偽唐賊軍猛攻己方步兵怎麼辦?他們這些騎兵是硬著頭皮衝上來還是見死不救?
然而現在,這些偽唐賊軍卻是開始動了,而且是一副要離開此地的架勢!
當即,這支明軍騎兵的統帥,穿著四品紅色文官官袍的王邊義就是道:“我們跟上去!”
當即,這一千騎兵也是牽著馬跟了上去,不過他們依舊是謹慎的沒有直接衝上去,而就是這麼遠遠的吊著。
但是這種情況持續了足足一個小時後,後方的明軍騎兵就有些忍不住了,因為對面的偽唐賊軍的前鋒都已經是快要進入前方的一片山地和樹林地形了,如果讓偽唐賊軍的步兵進去的話,後面自己的騎兵雖然也能夠跟上去,但是誰知道樹林、山地裡會有什麼埋伏。
兵法有云:逢林莫入!
但是後續不跟上去的話,怎麼保持和這些偽唐賊軍的接觸,到時候人家撒開腳丫子跑了怎麼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