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其實大唐海軍的軍服和陸軍的軍服還是有差別的,比如說海軍的軍官軍服在袖口上並沒有代表軍銜的條紋,而是在肩膀上別有代表軍銜的肩章,
這種情況剛好和後世的海陸軍反過來,大唐王朝裡的陸軍的袖口才有代表軍銜的條紋,而海軍沒有,後世的各國軍隊裡,則是海軍的袖口有代表軍銜的條紋,陸軍的沒有。
除了袖口、肩章的差別外,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就是:海軍士兵們的褲子也不是紅色的褲子,而是和上衣統一的藏青色的褲子。
理由很簡單,海軍嫌棄陸軍的藍衣紅褲實在是太醜了,海軍司司長包義奮中校曾經在某個私底下的場合用開玩笑的語氣評價過陸軍士兵的軍服,說用一個字來形容陸軍士兵的軍服,那就是:醜,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很醜’,如果是用三個字,那就是‘非常醜’。
一方面是覺得太醜,另外一方面海軍計程車兵們也不用和陸軍那樣,需要士兵穿著鮮豔顯眼以便在硝煙濃郁的戰場上分辨敵我,所以大唐海軍計程車兵和海軍們一樣,不管是上衣還是褲子,都統一為藏青色。
大唐王朝海陸軍的軍服之爭,其實還一度吵到了李軒面前,不過李軒是懶得搭理這些小事,他更關注部隊的實際戰鬥力的提升,他可不關心海軍的軍服如何,他更關心海軍的新戰艦設計的怎麼樣了。
海軍的那群土鱉和工部的造船工匠們商量了一番後,很快就是拿出了第二次的設計方案,不快不行啊,李軒都快要率軍啟程東進了,可沒有太多時間留給海軍慢慢設計方案了,必須儘快確定下來,不然的話,等李軒率軍東進後,可沒有這麼多時間和心情來處理海軍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了。
他們並不知道,實際上李軒比海軍的自身更加關心大唐王朝水面力量的發展!
這不僅僅是因為大軍東進需要用到河運,更是因為兩廣地區乃是沿海地區,尤其是珠江水系直接連線南海,等進入廣東後,肯定是需要和明王朝的水師交手的。
而明王朝的水師力量還是相當強悍的,永樂年間的鄭和艦隊就不用說了,那可是當年堪稱全球實力最龐大的艦隊,足以吊打當時的任何一支他國海軍!
哪怕是到了正德四十二年的今天,明王朝水師的力量依舊不容小窺!..
儘管如今的明王朝水師力量,正在被倭寇p:當時這個詞並不是專指日本人,而是泛指當時東亞海域的海盜)搞的焦頭爛額,倭寇之亂是越來越嚴重,部分膽子特別大的倭寇都已經敢上岸深入內陸腹地劫掠了。
不過即便如此,大明水師依舊能夠分出足夠的力量反覆碾壓大唐海軍一萬遍,別說大明水師了,就算是隨便來個小海盜團伙,都能夠吊打如今的大唐海軍啊!
儘管現在大唐王朝還沒有正式進軍廣東,但是作為一個有野心的皇帝,李軒遲早是要帶著大軍殺進廣東的,奪取廣州的,到時候肯定避免不了要和這些海上力量打一仗。
所以哪怕現在的大唐海軍還只能窩在柳江這條西江支流裡打轉,但是李軒也是需要未雨綢繆,先一步發展水面力量,遠洋海軍先不提,提了也搞不出來,但是內河海軍還是要先搞起來的。
至少以後要能夠在珠江口守得住家門口才行啊!
當他看到大唐海軍新提交的戰艦設計後,發現這些海軍土包子總算是開竅了,知道加強戰艦的火力了。
看過了其中幾個船型後,李軒挑出來了其中四個船型,認為可以先小批次的建造一些,然後看看具體的使用情況是否大規模建造裝備。
這四個船型,第一個乃是大唐海軍的軍官們預定在西江流域使用的主力戰艦!
雖然船型整體看起來依舊帶有濃厚的傳統內河戰艦的影子,但是已經是有著極大的不同了,因為上頭足足設計有六個炮位,並且足以安裝八百斤火炮。
船頭有一個可以安裝八百斤火炮的炮位,然後船舷左右各有兩個可以裝備三百斤左右的火炮炮位。
五門火炮,其中還有一門八百斤火炮,再加上四門三百斤的小炮,這個火力在西江流域這個小內河已經算是空前強大了,至少李軒是覺得在柳江流域裡,甚至西江流域裡,這款戰艦估計是最牛逼的戰艦了,為此李軒特地給這級戰艦起了一個威武霸氣的名字:威龍!
首艦就是威龍號,後續艦統稱為威龍級。
當然了,為了安裝這麼多火炮,這種戰艦也是付出了體積龐大,依靠風帆在內河轉向等機動能力差,同時重心略高,抗風浪能力差等代價!
不過機動性差這並不重要,因為這船隻還會大量的船槳呢,在內河作戰,只依靠風帆可是不行的,必須得帆漿並用才行。
這是主力內河戰艦,體積龐大,火力龐大,當然了,造價也是不菲的,別的不說,光光是上面的這五門火炮就不便宜。
這也就註定了這種內河主力戰艦裝備的太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要數量多的話,得要第二種設計的戰艦,這款戰艦就小的多了,只能在船頭船尾可以各安裝一門三百斤的小炮,不過勝在體積小,速度快,轉向靈活,價格也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