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四十三年春,南洋半島上的馬六甲,馬六甲州城內的一棟龐大的水泥建築裡,一群官員和士紳乃至軍方將領們都是彙集其中。
他們的前方是一條鐵路,一輛身披紅花的火車頭正在緩緩駛入站臺,當火車停穩之後,眾人齊齊鼓掌。
這是南洋鐵路馬六甲州段首次通車儀式,自從多年前大唐帝國開始有了南洋鐵路建設計劃後,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在施工。
並且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採取了多方向同時對多段鐵路施工的方式。
一開始是鄰近的廣東廣寧縣開始修,一路向南穿過廣西交州,進入安南省,同時在暹羅省以及馬六甲州以及緬甸省也是同時開工。
其中廣寧到交州的鐵路最早修完,隨後修好的乃是交州一路向西抵達雲南昆明的昆宋鐵路。
昆明連線緬甸的鐵路進度也不算太快,但是這條昆仰鐵路乃是屬於標準的戰備鐵路,設計的乃是普通單線鐵路,同時設計時速也不算快,同時陸軍方面還出動了大量工兵部隊幫忙修築,因此這一條昆仰鐵路的修建進度也是比較快的。
倒是安南省連線暹羅在連線馬六甲州的沿海鐵路則是進度要略微慢一些。
這倒不是說這一地區的鐵路更難修,實際上但就施工難度來說,這條沿海鐵路還要更容易一些,至少比昆仰鐵路容易多了。
更難修的還有暹羅到緬甸的鐵路呢!
關鍵是安南到馬六甲州的鐵路乃是屬於沿海鐵路,而大唐的海運發達,上述沿海地區短時間內其實對鐵路的需求並不算太急迫,所以都是慢慢修。
但是到了現在也算是修好了。
這條鐵路的建成通車,意味著大唐帝國把南洋各省州都和本土的其他省道透過鐵路連線了起來。
人們可以從金陵城乘坐火車,一路南下最後抵達馬六甲港。
同時也可以乘坐火車經過西南鐵路抵達昆明後,再乘坐火車前往仰光。
再等一年左右的話,暹羅到緬甸的鐵路也將會開通,南洋半島鐵路網將會徹底成型。
這將會給大唐帝國開發南洋地區開來極大的助力,讓南洋地區成為帝國的大糧倉以及各種資源的供應地,同時還可以安置大量的移民。
南洋開發,這是大唐帝國最近幾年來最為重視的事情,比什麼海外領地的開發要重視的多。
這不是因為南洋有多好,實際上南洋地區的環境不怎麼樣,看似雨水多,但是洪澇非常嚴重,沒有龐大的水利設施建設的話,其實很難大規模開發農業。
後世的南洋地區成為糧食的主要出口地區,那是因為科學技術發達了,水利設施更上來了。
但是在大唐早期,科學技術還不夠發達的時候,在這種破地方進行大規模移民,死亡率要太高。
也就是這些年大唐的醫療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對病菌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並相繼研發出來多種藥物初步剋制了多種熱帶疾病之後,這才是能夠在南洋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移民。
大唐在南洋地區的移民,最先開的事就是修鐵路,修各種水壩溝渠,同時醫療條件跟上,這樣才能夠大量往南洋地區輸入移民。
經過持續多年的努力,如今南洋地區的開發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後續只要按部就班做下去,南洋地區的開發成功是遲早的事。
相對於南洋地區大唐帝國盡力扶持卻依舊發展的比較慢,美洲等條件比較好的海外領地,其開發根本就不用大唐帝國官方操心,只要稍微把政策鬆動一二,它們自己就能發展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