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武器公司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三家總裝廠而已,他們還需要成千上萬的工廠為他們進行配套呢。
每當三大武器公司接到軍方的一批武器訂單的時候,養活的可不僅僅是三大武器公司自己,還有一大堆配套的企業呢。
如果僅僅是這些利潤,其實也不值得整個帝國的工業體系如此看重軍方的訂單。
同時更加重要的是,大量的武器訂單,能夠持續推動整個工業體系的升級和擴張。
戰列艦就是最好的證明,上面的幾乎每一個零部件的成功製造,背後所代表的就是某個工業體系環節的技術提升。
裡頭一個看似很普通的螺旋槳,其成功製造對於大唐的基礎工業提升就是巨大的。
因為這玩意看似普通,但是最新戰列艦身上的螺旋槳直徑六米多呢,幾乎就是兩層樓高。
這種超大型零部件對加工能力可是非常巨大的,而一旦能夠製造出來,那麼對於整體工業技術能力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新星號這艘三萬噸豪華客輪上使用的超大型螺旋槳,其技術就是直接來源於戰列艦。
如果沒有之前軍方大力投資研發超大型的螺旋槳,新星號根本就無法達到這麼高的航速。
因為它連個適合的螺旋槳都沒有……
新星號上的蒸汽動力系統也同樣如此,同樣是直接來源於軍用戰列艦的超大型艦載蒸汽機系統。
汽油機也是如此,要知道如今的汽油機的研發資金,大部分來源於軍方,尤其是陸軍方面,因為人家陸軍想要獲得汽一款真正的鋼鐵戰車,汽油機就和之前的煤氣機以及小型蒸汽機等一樣,都是這個鋼鐵戰車的配套動力。
哪怕是現在大規模在工業上應用的煤氣機,最早也是為了海軍陸戰隊的煤氣戰車而配套的。
還有彈簧這個小玩意,一開始也是軍方投資研究的,為的是獲得製造燧發槍所需要的彈簧,但是當彈簧技術得到了突破後,軍用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更多的還是用於工業上,而民用上則是主要體現在馬車的減震鋼板以及沙發彈簧上。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甚至就連蒸汽機,一開始也是海軍投資研發的。
但是現在,蒸汽機已經是成為了奠定大唐帝國工業基礎的核心工業裝置。
從中也就可以知道軍方的投資研發對大唐的科研以及工業製造體系的重要性了。
不管是國企部還是皇室資產科甚至是民間資本,他們都是希望軍方繼續投入大批的資金,用於研發、裝備新裝備。
因為在這個過程裡,大唐帝國的整個工業體系都能夠獲得巨大的好處,甚至這個好處都不單純是那些採購裝備的軍費,更多的還是利用這些軍費完成技術升級,然後在民用領域賺取更多的利潤。
如此也就造成了,帝國上層雖然同意每年撥給軍方大量的軍費,卻同時也要求軍方每年在先進裝備的研發和裝備投入巨資。
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就業以及產業的持續升級。
要不然的話,別指望內閣裡的那些官員們每年同意上億元的軍費支出了。
大唐一年才四億多的財政收入而已,軍費就佔據了一億多,每年的軍費支出都佔據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多。
這對於根本就沒有什麼外部威脅,並且已經是完成工業體系,而且各方面制度都比較健全的國家而言是非常不正常的。
這麼多軍費花出去了,除了提升軍隊戰鬥力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夠持續刺激國內的工商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