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辦紅海民政事務這種從二品的職務,在大唐帝國多了去,各部侍郎,各省道的道員以及巡撫,各海外事務大臣都是清一色的從二品。
至於一些亂七八糟的從二品職務就更多了。
這些從二品職務之間的區別可大了去。
比如海外事務的從二品督辦,這就比較弱勢了,在帝國上層說話可沒有本土省道的巡撫道員說話響亮。
而本土的巡撫道員裡頭,又不如各部右侍郎。
各部右侍郎又不如左侍郎。
同時重要部門的左侍郎比弱勢部門的左侍郎更強勢。
最後,進入了御書房的侍郎,又是得單獨拿出來說,因為哪怕只是一個御書房行走,其實際職權也會超過沒有入值的各部尚書。
所以在大唐帝國裡,要討論一個官員的權勢地位高低,是比較複雜的,不能光看品級,也不能光看本官,得看實際職務或者差遣。
御書房值班和行走大臣就是差遣。
進入御書房,這是帝國所有臣子,甭管文成武將的最大追求。
因為御書房才是帝國真正的權力中心。
九大值班大臣,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哪怕是擴張後的十八名行走大臣,那也是帝國最為顯赫的高官之一。
要想進入御書房,哪怕是行走大臣,那也是千難萬難的。
但也不是沒有就捷徑。
比如說吏部尚書、稅部尚書這兩大尚書,基本每一任都能進入御書房,至於是行走大臣還是值班大臣,就得看情況了。
再比如江南道道員以及廣東巡撫這兩個職務。
這兩個職務雖然表面上和御書房沒啥關係,但是最近幾任擔任過這兩個職務的官員,最後都進入了御書房。
因為這兩個職務的官員如果在任上沒有犯錯的話,下一步基本百分百就能夠調回京畿擔任一部尚書,並且成為御書房行走大臣。
至於後續能不能成為值班大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整個帝國裡眾多職務裡,也就只有這兩個從二品的職務可以讓人一步登天。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非常的重要,能夠成為這兩個地方的一把手,而且還能做出成績,又沒有中途落馬的話,基本上結束三年任期後就是妥妥的進入御書房了。
隨著第一工業革命的逐步完成,大唐帝國的經濟體系早已經是從農業經濟轉變為了工商業經濟為主的經濟體系。
第二產業早就超過了第一產業,成為了帝國的支柱產業。
而第二產業所爆發出來的能量也是遠遠超過了第一產業。
很多地方都沒什麼良好的可耕地,並不是傳統故意以上的魚米之鄉,但是隻是因為有了幾家大型企業拉動經濟,其經濟總量立即就能爬升上去。
由此可見第二產業的重要性。
而在目前大唐帝國裡,因為資源,地形,交通,資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第二產業的發展也是極度畸形了,哪怕是有著國企部和皇室資本的引導,但是民間資本依舊傾向於在沿海地區,尤其是江南道以及廣東這兩個經商環境最為優良的地方建工廠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