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很多地方的收入水準以及生活支出不太一樣,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目前以大唐帝國內松江府地區為例子。
基本上人均年收入低於十元,那麼就屬於赤貧狀態,基本無法維持生活,會餓死人的那種。
如果人均年收入達到二十元,這就是屬於比較普通的生活,能過日子,但是生活的質量也好不到那裡去
如果是人均收入達到了六十元,那麼就不一樣了,那麼就能勉強過上比較體面的日子。
如果是人均收入達到一百元以上,那麼小日子就能過的很瀟灑了。
以松江府地區,普遍來說,一個沒有特殊技能的普通工人,那麼每年收入只有五十元左右,如果他只是個單身漢那麼他的小日子過的還行。
但是他如果是有家人,並且只能依賴他的收入的話,那麼家庭生活就會比較悲催了,如果家人還比較多的話,那麼基本沒辦法養活一家人,真真意義上的無法養活,會餓死人的那種。
因此低收入家庭一般還需要其他家庭成員外出工作或者做其他的手工做幫補家用。
比如說女主人也進入紡織工廠當女工或者是在商店裡工作,那麼她也能獲得每年三十到五十元之間的年薪。
夫妻相加,其夫妻的年收入大概能夠達到八十元到一百元之間,家庭人均二十元左右。
大概上,在松江府地區年收入一百唐元的五人口家庭,房租水電等住的費用就得花掉大概十七八元,食物等相關開支大約五十元左右,衣服也得花費十多元,子女的教育費用差不多也得十多元。
而這樣的年收入以及花銷的低收入家庭,佔據了大唐大城市裡人口的大部分,松江府裡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家庭都是這樣的家庭。
這樣的家庭必須要有兩個家庭成員工作賺錢,少了一個就等於塌了一半的天。
在松江府這樣的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要想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標準的五人口家庭,其家庭年收入至少要達到三百唐元以上,也就是人均六十元以上。
只要達到這樣的家庭年收入,才能住在郊外小區裡的獨棟小樓或者是城內比較好的公寓,男主人穿著體面的細呢絨職業裝或者絲綢漢服正裝乘坐軌道公共馬車往來上班,偶爾還能奢侈一吧叫輛出租馬車。
子女可以得到小學以及中學教育,日常花銷維持在比較體面的水準,偶爾可以去餐廳吃一頓大餐,假期裡可以攜帶家人到郊外旅行。
這才比較符合人們對體面生活的定義,而這個群體,也才是大唐社會里的中產階級。
按照松江府這邊的標準來看,如果想要達到李軒提出的人群收入橢圓形結構,就需要讓大部分標準五人口家庭達到年收入三百元以上。
不得不說,這是非常困難的事。
但是就算是困難,但是大唐聖天子李軒既然都提出來了,一群的內閣大臣們自然也就只能苦思冥想看看怎麼達到。
李軒丟擲這個概念後,也沒有指望著第一時間達到這個標準,他只是提出了這麼一個目標而已,也沒說短時間讓太多人都變成中產家庭。
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小目標,未來的五年內,讓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佔據所有家庭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李軒提出了橢圓形結構,提出了小目標後,就是不搭理這些大臣們了,而是自顧自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