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的上層權貴們,可沒幾個是笨蛋,全都是經歷了無數權力鬥爭才爬上來的人精。
他們隨便用腦子一想就知道,對於現階段的大唐帝國而言,北美洲過早的進行本土化,工業化並不算是什麼好事。
因為這將會讓帝國失去對北美洲的掌控。
一旦北美洲有亂,帝國甚至都無法保障能夠完成鎮壓當地的叛亂。
試想,一個人口過千萬,有著完善工業體系的海外本土,因為各種原因和本土方面發生了衝突,進而宣佈獨立的話,嗯,大機率還是當地藩王領導的獨立建國,稱帝建制什麼的。
這種情況下,帝國要想跨越一整個太平洋,對北美洲地區的叛亂進行鎮壓,難度絕對會比現階段統一全球難上一百倍。
因為北美洲有人口,有資源,更可怕的是一旦本土化,他們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徹底的工業化,當三者結合,將會直接催生一個地區性的強國,而且還是一個完成工業化的地區強國。
這也是為什麼大唐帝國在海外移民、海外領地開發的過程裡,極度注重農業移民和開發,但是卻是刻意忽略甚至是禁制海外領地發展工業的根本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大唐帝國的高層權貴們,對海外領地的本土化並不怎麼支援的根本原因。
本土化幹啥啊,現在這樣不就挺好的,移民過去種種田也能吃飽飯,幹嘛非得要搞工廠啊。
不僅僅是權貴們,工商界其實普遍也不支援,因為海外領地的市場雖然說不算大,但那也是市場啊,一旦海外領地本土化後可以自行建設工廠了,本土的眾多工業產品就很難在本土化後的海外領地進行銷售了。
這一點,在多次的本土化行動裡都是得到了證明,比如當年的扶桑,多少的工業品傾銷地啊。
但是扶桑本土化後,設立了北海省後,別說成為大陸各省商品的傾銷地了,如今人家北海省在部分領域,尤其是在生絲為基礎的絲織品領域,棉紡領域已經是後來居上,已經是佔據了帝國本土市場的不小份額了。
甚至就連造船這等高階行業裡,人家北海省的幾家造船廠乾的也是相當不錯。
後續幾個進行了區域性本土化的地區,比如呂宋省、萬丹省、馬六甲州、澳洲等地區,大多都是如此,區域性本土化後,當地立馬就出現了眾多的各種工廠,來自大陸本土的工業商品很快就失去了市場。
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是讓大陸本土的不少企業家們對海外領地的本土化不再歡迎,甚至是排斥的態度。
本土企業以及海外領地企業的利益衝突,帝國上層擔心的偉大不掉等問題,都是導致了北美洲本土化遙遙無期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這只是普通人的看法!
聖天子的看法又不太一樣!
在聖天子看來,未來北美洲本土化是必然的,甚至是人力不可阻擋的,從帝國本身而言,這興許會有風險和鼓勵,但是對於整個華夏民族而言,這是必須要去做的事。
那啥,以後就算北美洲和帝國本土打起來了,那也是華夏人自己內鬥,說不準雙方的領導人都還是李氏皇室的藩王呢。
哪怕打爛了,這肉都還在鍋了。
所以,李軒並不太擔心這些。
再說了,就算北美洲工業化後會出現一定的偉大不掉的現象的,但是隻要在通訊、軍事部署方面做好應對,那麼其實問題也不會太大。
比如說等無線電搞出來後,北美洲一有什麼事本土方面就知道,這應對起來自然就簡單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