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是環境所造成的必然,對於十六世紀的早婚早生現象,後世人興許會覺得很奇葩,無法接受,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這種事實就連聖天子有時候都覺得特奇葩,然而卻是不會多說什麼。
因為李軒他自己好多年前就當爺爺了。
皇長子,就藩北海省的齊王李欻,是在宣平二十年,他十六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一個兒子,這也是李軒的第一個孫子。
那時候李軒才多少歲?
那時候李軒才三十六歲!
而現在,李軒也才五十四歲而已,但是他最大的孫子都十八了,這還能讓李軒怎麼說……
畢竟這年頭早婚早生是普遍現象,也不是皇室才如此,民間同樣如此。
如今大唐年輕男女的普遍成婚年齡,大概在十六歲左右,而且是不分貴賤,甭管是皇室、貴族還是普通市民、農民都差不多。
通常來說,如果十七八歲還沒有婆家包括定親)那基本上就是老姑娘了,市場行情就不太好了。
但是放後世的話,十七八歲還是個學生呢!
所以在大唐,很多的求學的學子往往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成婚,那些上預科上大學的很多都是已婚男人。
導致這種現象的,其實和所謂的傳統觀念,或者愚昧沒啥關係,最主要的還是人們的平均壽命比較低,不早婚早戀的話,無法保持人口數量。
因此很多事是不能單純看表面的,得深入去了解,然後你就會發現,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和表面所體現出來的表象完全不一樣。
哪怕是現在,大唐人的平均壽命也就只有四十歲左右,而這已經是大唐努力了二十幾年的結果。
四十歲的平均壽命放眼當代全球,那是冠絕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的地區的人們平均壽命能夠超過當代的大唐。
部分沒有戰亂,物資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可能有三十多歲,但是絕大部分的地區平均壽命也就三十歲左右,而在戰亂地區這個數字甚至還達不到三十歲。
大唐能夠一舉超越全球其他各國各地,讓帝國子民的平均壽命達到四十歲,這並不是單一某方面的進步,而是社會整體的進步所導致。
其中最大的推動力自然是生產力的擴大。
自從大唐解決了高壓蒸汽機的問題,讓高壓蒸汽機能夠作為工廠的穩定動力,作為輪船、火車的動力之後,就是正式掀起了大唐的蒸汽化革命。
儘管大唐老早就開始應用了低壓蒸汽機,但是隻侷限於礦山裡小規模使用,作用其實相當有限,宣平十九年之前,大唐製造業裡的主要動力,主要是水動力。
一直到宣平十九年之後,高壓蒸汽機出現後,才是讓蒸汽機徹底取代水動力,成為工業動力,繼續更是發展出來了輪船、火車。
製造業以及交通運輸的巨大發展,也是讓大唐帝國徹底進入了蒸汽時代。
生產效率大幅度上漲,大量的工業產品開始充斥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同時間接帶動了生活物資,尤其是糧食的豐富,根據大唐戶部的統計,目前大唐的人均糧食消耗水平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大陸本土地區人均糧食水平大概保持在四百公斤左右,而部分產糧區的海外本土或者海外領地,這個數字還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