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要把錢祧里拉下臺,實際不僅僅是錢祧裡,現在的每一個值班大臣後面都是一堆人虎視眈眈著,想要把他們幹掉然後自己位。
沒辦法,這麼多大臣都想要自己位,那些地方的布政使什麼的想要當巡撫,巡撫想要殺回京畿,擔任一部侍郎,右侍郎想要成為左侍郎,左侍郎想要成為尚書,而普通部門的尚書想要成為吏部、稅部、商部這樣的權重部門的尚書,或者是去督察院,翰林院擔任一把手,所為的不外乎是想要最後進入御書房,成為值班大臣,位極人臣。
而目前大唐王朝裡雖然說已經是有了致仕的年限,規定了正三品以下,致仕年齡為六十歲,正三品以致仕年齡為六十五歲。
但是這個致仕年齡限制,目前來說作用並不大,因為大唐王朝的高層,整體年齡都不大,以柳八苟,王華,錢夢久他們為代表的最早期的開國功臣,如今也不過五十多歲而已。
而錢祧裡,其年齡還要更小一些,今年連五十歲都還不到,準確的來說,錢祧裡今年才四十五歲。
如果真按照六十五歲的年齡致仕的話,還還得二十年以後呢。
但是錢祧裡可能在值班大臣這個位置一待是二十年嗎?
不可能的事!
錢祧裡已經是當了足足六年的值班大臣了,如果再當二十年,那是二十六年!
如此漫長的時間,別說是錢祧裡了,算是柳八苟這樣擁有開國、擁護、從龍等幾乎是大唐第一功臣的人,也不可能在值班大臣這個位置坐穩二十六年之久!
高層人員是不可能一直都是這麼些人的,當時間久了,甭管是因為能力不足還是為了保持正常的人員輪換,李軒都會對人員進行變動的。
最近幾年,他基本保持著持續更新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臣的節奏。
在這個過程裡,白雲、王華、錢夢久這三位最早期的從龍之臣都是陸續從高位裡退了下來,他們退出一線政壇後,李軒也是沒有虧待他們,白雲被安排到大唐西洋公司擔任董事,並且還給了他不少股份,錢夢久則是不願意繼續從政,也不願意到國營企業裡發揮餘熱。
這人也算是經歷過人生巔峰的了,所以退出政壇後,是回到了興泉府老家養老,回到老家後開辦了一個私立學校,滿足早年想要當塾師的願望。
更新換代的不僅僅是官,軍方的將領同樣如此!
軍方系統裡的方東全以及黃學仁等一票黃竹山時期的老將領們,除了還剩下陳屠夫這麼一根獨苗苗外,其他的已經是全部退出了現役。
而實際,早在統一之前,方東全他們已經是退居二線了,在樞密院裡廝混了幾年後,趁著帝國收復遼東以及高麗半島,徹底完成統一之後,李軒在宣平八年冬,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封賞功臣儀式。
在宣平八年的封賞儀式,李軒一口氣新封了五個公爵、二十六個侯爵,五十七名伯爵,此外還有三百多名子爵,六百多名男爵。
加原有的封出去的貴族,這也使得了讓帝國擁有貴族爵位的人突破了千人。
只不過,這超過千人的貴族裡,絕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減等世襲的爵位,而男爵因為已經是最低等,所以更是沒有辦法承襲爵位了。
也是說,數十年過去後,帝國的貴族數量肯定是會一下子減少好幾百個的。
到最後,貴族的整體數量,應當是會維持在五百人左右。
至於說真正世襲罔替的貴族爵位,到目前為止,李軒只封賞出去了十五個!
而且目前來說,大唐王朝封出去的世襲罔替,也和傳統的世襲罔替不太一樣,因為世襲的爵位並不是一直保留原有的爵位,而是採取了減等世襲到男爵後不削爵,一直保留男爵爵位,與國同休!
這,是李軒親自定下的世襲罔替的新定義!
因此一個公爵被封賜世襲罔替,其子孫後代並不是說一直能夠承襲公爵爵位,而是減等承襲到男爵後,能夠一直承襲男爵爵位。
當然了,開國功臣總是會有優待的!
世襲罔替只保留男爵爵位,但是李軒自然也是不可能讓少數真正的功臣,兩三代人之後泯然眾人了,人家拼死拼活跟著你造反,為的不是榮華富貴嘛,更何況,這些貴族大部分也都是軍事貴族,而李軒也是需要在國內維持軍事貴族的地位,進而維持帝國軍事力量的強盛。
因此,還有一部分人是獲得了兩代或三代後再減等承襲的特別優待!
如郝柏年是獲得了這種優待,作為帝國軍功幾乎最大的將領,他在宣平八年正式獲得陸軍將軍銜,成為了帝國第一個將,但是獲得這個軍銜之後,他是立即申請退出現役了。
沒辦法,誰讓他功高震主,不想死翹翹,想要享受榮華富貴的話,在統一戰爭結束之後肯定得夾著尾巴做人啊。
而李軒為了政治影響考慮,自然是不會批准他的退役申請的,只不過想要帶兵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剛好那個時候李軒準備晉升的將也不止他一個,所以隨後李軒擴大了樞密院,設立樞密院副使,而副使的人數沒有明確規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郝柏年以及後面陸續晉升的野戰軍的陸軍將,如李春景他們,都是成為了樞密院副使,然後回到了金陵城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