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帝國上下都知道聖天子每一天都是非常的忙碌,大唐朝報上,幾乎每一期都會報道著聖天子召開了什麼會議,召見了什麼人,從這些報道上來看,那麼幾乎可以得出了一個結論,聖天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忙於工作,忙於為帝國,為黎民謀取福祉。
而這是事實嗎?
自然不是,李軒又不是什麼不需要休息的機器人,不可能持續高強度連續不斷工作的。
早些年還沒有統一的時候,李軒不敢分心,每天都是忙於政務,從早上一直到晚上,基本上不會間斷,有時候還會率軍親征,一去就是好幾個月。
而統一之後壓力沒這麼大,再加上各項制度的逐漸完善,李軒也不用和以往那樣把什麼事情都抓在手裡了。
如今的他基本上,保持著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間隔數天就休息一天的節奏,大體上和後世的上班族差不多,朝九晚五帶雙休。
不過對於一個皇帝而言,他的工作強度在歷史上眾多皇帝當中,依舊算得上是非常勤奮的一個,縱然無法和秦始皇、朱元璋這些工作狂人相比,但是李軒也是差不到那裡去。
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開國皇帝或者是部分經歷過爭霸戰爭的二代、三代皇帝大多都是比較勤奮,這也並不是他們天生就是工作狂,而是他們更加清楚事情的輕重,知道能夠統一天下不容易,更加清楚有無數人都想要造反,必須時刻防備著。
不過除了這些經歷過統一爭霸戰爭的開國、二代君主、三代君主或者是經歷過王朝中期叛亂等重新中興的皇帝外,其他的皇帝大多都是沒有這樣的覺悟。
他們會被自己是皇帝,天生就應該統治這個國家,其他人都應該臣服的假象矇蔽,繼而出現享樂主義。
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絕大部分皇帝都不是什麼好鳥的重要原因!
李軒嚴格上來說,並不是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他只是二代皇帝而已,開國皇帝乃是他老子李爾必,也就是大唐帝國太祖武皇帝。
但是幾乎整個大唐帝國,都是把李軒當成了實際上的開國皇帝!
哪怕是大唐帝國官方對帝國早期的歷史有所掩蓋和修改,把李爾必吹捧了一番,但是有一點卻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李軒即位之前,大唐帝國已經是即將覆滅,臣民不過數十,還處於逃亡之中。
是李軒帶領帝國臣民來到黃竹山,繼而開創了在帝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黃竹山時代!
雖然吹捧李爾必很重要,但是捧高當今聖天子更加重要!
所以帝國曆史上早期的黃竹山、興泉府等時期的歷史,那都是大書特書的!
陛下即位之初,率軍親征水龍寨等一系列戰事,那都是以正史記錄的,當然了,記錄的時候自然是少不了會有少許藝術化加工。
至於真假,說實話,除了柳八苟等當時少數幾個當事人外,那是誰也不知道的了,而少數知道的人,一個個也會被這些事情埋藏在心底最深處,因為早期的歷史裡,美化的不僅僅是聖天子李軒,柳八苟、錢夢久等黃竹山時代的從龍之臣,同樣也是被美化。
如此,誰也不會站出來說:
“誰說當年我和進剿的偽明賊軍大戰數百回合的。這絕對是造謠,老子當年根本沒有和他們打過,面對明軍圍剿時,我明明就是被嚇的屁滾尿流。”
早期歷史的真假,其實到現在,已經是沒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的了,再過幾十年,等老一輩的人死光了,後世人所知道的也只能是官方編寫的歷史了!
至於真假?那重要嗎?
這樣的早期歷史,也就造成了李軒的很特殊的地位,他雖然是二代皇帝,但是誰沒把他當成二代皇帝看,都是當成開國皇帝來看的。
身為一個名義上的二代皇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李軒自然很清楚哪怕是統一了整個華夏,依舊不能放手,權力必須抓在手裡,要不然的話同樣會死的很慘。
畢竟,皇帝是一個風險很高的職業,太過久遠的就不去說了,只說李軒他爹李爾必,那就是死於明軍之手,明王朝的正德皇帝戰敗飲毒酒自殺,正德嫡長子,大唐所承認的明王朝最後一代皇帝紹武帝,在幽州城被攻破之際,在金鑾殿上自焚而死。
正德三子,景王在四川同樣也是稱帝了,最後在大唐王師兵臨城下的時候,被麾下大軍砍下了頭顱,作為投降的資本。
正德六子,惠王在遼東稱帝,最後逃亡高麗半島,大唐王朝殺入高麗半島後,也是在絕望之中柳京城內自殺而已!
上述諸人,就沒一個是善終,甭管是被殺還是自殺,都有著同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兵敗身亡!
當一個皇帝,他的帝國崩潰,斷然沒有能夠可繼續活下去的可能性,不管是因為別人不讓他活著還是因為他的內心驕傲不允許他苟且。
當皇帝這麼危險,李軒自然是不願意讓自己也是成為上述諸人中的一個。
所以這些年,李軒依舊是牢牢掌權,而這,自然也就不可能讓自己真正的輕鬆起來,哪怕只是朝九晚五,隔幾天休息一天,但是一年又一年如此,也是會讓人疲憊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