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輕第四軍的壓力,李軒一直都是在西北增加兵力,只不過增加的並不是主力部隊,而是預備師!
該區域裡,大唐陸軍目前已經是部署了足足十個預備師,佔據了長江以北所有預備師的一半以上,而李軒的考慮,近期內會把這一地區的預備師數量再增加到兩個,如此才能夠徹底的把第四軍這支野戰主力部隊給騰出手來,用於機動作戰!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預備師裡有相當多一部分,是直接從原來的明軍邊軍裡改編而來的!
造成這樣的原因非常多,一方面是這些長期駐防北方、西北地區的明軍,雖然都是舊軍,不過整體素質還算不錯,另外一方面嘛,當時第四軍進軍西北的時候,為了避免大量控制區被外敵趁機竊占,所以對當時駐防邊鎮,還在抵禦外地的明邊軍,採取了就地整編,就地駐防的優待政策。
緊急情況下,很多邊鎮上的明軍直接換了一個稱呼,就是變成大唐王師了,只不過這種整編,只限於預備師。
如此也就導致了,西北地區裡的各預備師是比較複雜的,有一部分是從中原抽調過來的,有部分是就地徵召組建的,有部分是明軍邊軍整編的。
由此也是導致了成分複雜,戰鬥力羸弱!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目前大唐陸軍兵力不足呢!
第四軍一共才三萬多人,累死他們也控制了這麼大的區域了!
而預備師雖然戰鬥力不咋地,但是彈壓地方,鎮壓內『亂』還是不錯的,在邊鎮上死守城池的話也還算可以。
畢竟那些外敵之前都攻不破明軍駐防的邊鎮,現在也是不太可能攻破,那些外敵可不是和大唐陸軍那樣槍炮齊全呢!
簡單來說,現在的西北地區裡的第四軍以及各預備師,可以自保,但是進攻不足!
第四軍壓力大,自然也別指望他們能夠派遣太多兵力南下作戰,在襄陽和義陽三關分別派遣一個步兵團就已經是很不錯了,更多的作戰任務,實際上還是協同作戰的兩個預備師乾的。
北線,基本不用指望他們拿下德安府或者襄陽府,而且其實也用不著第四軍南下打破局面,如今,大唐王師主力雲集漢陽,直接打一場決戰就行了,犯不著大老遠的冒險抽調第四軍的兵力。
在江邊觀察了一番長江對岸的防務後,李軒就是帶著群臣回去了,他並不知道,當他帶著一大群軍政要員在江邊隔江視察對岸的時候,長江對岸,張嶽也用著望遠鏡看著李軒一行人!
雖然距離非常遠,哪怕是用了偽唐賊軍出品的單筒望遠鏡,但是張嶽也只能看見一大群模糊的人影而已,但是看這架勢,張嶽不難判斷出,自己這幾年的對手,偽唐皇帝李軒就在其中。
剛才的時候,他甚至都是有種衝動,直接呼叫僅有的兩門九斤火炮進行炮擊了,萬一運氣好,說不準就能直接打死李軒了,哪怕是無法幹掉李軒,但是幹掉偽唐的其他幾個重臣也是好的。
只是他也只是這麼想而已,理智告訴他,這麼遙遠的距離,哪怕是九斤火炮也是打不到的,更別說準確命中了。
督標的九斤火炮,其實也是仿製大唐陸軍的九斤火炮,有效『射』程只有五百多米,哪怕是不考慮命中精度,以最大『射』程的話,也只有三千六百多米。
而現在李軒距離他們的炮兵陣地,至少也是五千米以上,火炮的『射』程根本就沒有這麼遠!
即便是處於九斤火炮的最大『射』程內,比如說是三千米的話,但是基本別指望能夠命中。
這種距離的炮擊,基本就是隻能聽個響,命中率什麼的會差到讓你懷疑人生!
畢竟李軒又不傻,他既然敢到江邊視察長江對岸的情況,自然是考慮到自身的安全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距離,他怎麼可能跑到視察。
就算是他想來,一群重臣們也是會哭著喊著阻攔啊!
李軒來到了江夏,樞密院的指揮機構也是可以就近的指揮戰鬥了,不過,對於李軒自己來說,日子卻是沒有多大的變化。
大唐王朝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很多事情都不用他親力親為了,哪怕是這種決戰,也是有一大堆的將領和軍官們主持,雖然李軒不願意承認,但是如今他到了前線來,最大的作用也就只剩下激勵士氣了。
在江夏等待了三天後,終於是等到了第五軍的主力部隊抵達漢陽!
第五軍抵達漢陽後,屯兵於漢陽北側!
而這麼一來,實際上大唐陸軍已經是構成了對漢陽的全面包圍!
西側,是第一軍的主力部隊,北側是第五軍的主力部隊,東面的話,現在倒是空『蕩』『蕩』的,但是第二軍正在趕來,預計五天內會趕到。
至於南邊,那是長江,江面上是長江艦隊的上百艘戰艦!
現在漢陽城內的三萬督標中軍,那已經是『插』翅難飛了!
之前是張嶽不想跑,但現在嘛,是想要跑都跑不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宣平七年正月二十日,第二軍順利抵達漢陽東側,由此把督標中軍徹底包圍!
第二軍抵達後,大唐陸軍並沒有第一時間就發起總攻,而是等了三天時間!
這三天時間,是給第二軍用來休整和補充物資的!